荚果带状,长12-37厘米,宽2-4厘米,劲直或扭曲,果肉稍厚,两面臌起,或有的荚果短小,多少呈柱形,长5-13厘米,宽1-1.5厘米,弯曲作新月形,通常称猪牙皂,内无种子;果颈长1-3.5厘米;果瓣革质,褐棕色或红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种子多颗,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1-13毫米,宽8-9毫米,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
繁殖方法:
选择树干通直,长势较快,发育良好,树龄30年至80年,种子饱满,且没有病虫害的树作为采种母株,每年10月采种。采收的果实放置于光照充足处晾晒,晒干后用木棍敲打,将果皮去除,然后进行风选,种子阴干后,放置于干净的布袋中储藏。皂荚树种皮较厚,播种前要进行处理才能出芽率。11月上旬,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48小时,捞出后于湿砂混合储藏催芽,翌年3月中旬开裂露白喉,可进行播种。
育苗地选择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排水方便的地方,苗床可采用高床,每亩地施用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2000公斤作基肥。播种采用条播法,条距20厘米,每米播种15粒,播种后立即覆土,厚4厘米。保持土壤湿润。苗出齐后,可用小工具进行松土。高15厘米时可进行定苗,株距12厘米。苗期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管理。当年小苗可长到100厘米高。秋末落叶后,可按株距0.5米,行距0.8米进行移栽。移栽后要及时进行抹芽修枝,以促进苗干通直生长,利于培育成根系发达,树冠圆满的大苗。
皂荚树常见的病害有煤污病、白粉病。这两种病害,都需要加强水肥管理,特别是不能偏施氮肥,要注意营养平衡。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株行距不能过小,树冠枝条也不能过密,应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还应注意蚜虫、蚧壳虫的防治。如果有煤污病发生,可用好力克43%悬浮剂3000倍液进行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喷洒3次至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如果有白粉病发生,可用粉锈宁25%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喷3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皂荚树为生态经济型树种,耐旱节水,根系发达,可用做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皂荚树耐热、耐寒抗污染,可用于城乡景观林、道路绿化。皂荚树具有固氮、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综合价值,是退耕还林的树种。用皂荚营造草原防护林能有效防止牧畜破坏,是林牧结合的优选树种。
产中国多省区。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木材坚硬,为车辆、家具用材;荚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涤丝毛织物;嫩芽油盐调食,其子煮熟糖渍可食。荚、子、刺均入药,有祛痰通窍、镇咳、消肿排脓、杀虫治癣之效。
皂荚果实成熟期在10月,果实成熟后长期宿存枝上不自然下落,但易遭虫蛀,应及时采摘。可手摘或用钩刀剔取,采集的果实在自然条件下经日晒使种子干燥脱粒。将筛选后的种子装入布袋或木桶等容器中,放在低温、干燥、通风、阴凉的仓库内贮藏。为避免虫蛀,可用石灰粉、木炭屑等拌种,用量约为种子重量的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