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树(学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金缕梅科枫香树属植物。其产于中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
生长习性
喜温暖 湿润气候,性喜光,幼树稍耐阴,耐干旱瘠薄土壤,不耐水涝。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在湿润肥沃而深厚的红黄壤土上生长良好。深根性,主根粗长,抗风力强,不耐移植及修剪。种子有隔年发芽的习性,不耐寒,黄河以北不能露地越冬,不耐盐碱及干旱。在海南岛常组成次生林的优势种,性耐火烧,萌生力。
分布范围
产中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东,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广东;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
圃地选择
枫香树的育苗圃地以选择在交通状况良好、与水源距离近、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土质较肥沃、pH值为5.5~6.0的砂质壤土为佳。为了减少病害,好选择在前茬为水稻田的地块上进行枫香树的育苗。不宜选择过于黏重的土壤或蔬菜地,这些土壤细菌较多,容易使幼苗发生根腐病。
苗期管理
枫香树
1、适时揭草。
播种后25天左右种子开始发芽,45天幼苗基本出齐。场圃发芽率为12.3%~57%,平均为35.6%。当幼苗基本出齐时,要及时揭草。揭草好分两次进行,次揭去1/2,5天后再揭剩下的部分。揭草时动作要轻,以防带出幼苗。
2、间苗补苗。
揭草后,幼苗长至3~5厘米时,应选阴天或小雨天,及时进行间苗和补苗。将较密的苗木用竹签移出,去掉泥土,将根放在0.01%ABT3号或ABT6号生根粉溶液中浸1~2分钟,再补栽于缺苗的苗床上,株行距一般为5cm×8cm,栽后及时地浇透水。间苗后的枫香苗密度控制在100株/m 2左右。
枫香是来自蕈树科枫香树属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的树脂,它也是中国本土出产具价值和代表性的树脂香料。在之前,包括中国植物志上,枫香从属于金缕梅科,枫香树属。后来成立了单的蕈树科,或称枫树科,蕈树科下只有一个单的枫香树属,合并了之前的蕈树属和枫香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