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
种子采集
母树选择
根据选用目的分别选择结实多、籽粒饱满的健壮母树采种。
(1)培育用材林,母树要求树形紧凑、树体高大、干形通直、枝下高较高、旺盛且无病虫害。
(2)培育园林绿化品种,母树要求树冠开阔、树体丰满、叶色季相变化丰富、色叶期较长;变色期早。
(3)盆栽观赏类型,母树要求树体矮小,树形奇异。
采种时间与采种方法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当果实由青转褐色时采种。采用自然脱落法或敲打小枝法在地面收集种子。采种后要先除去枝叶等杂物,然后摊在室内通风干燥处自然干燥2~3d,再行风选。贮存前于室内自然干燥5~8d,使种子含水量降到13%以下。
初植密度
1年生榉树实生苗移植50cm×150cm(13000株/hm)。
栽植方法
定植株行距为100cm×100cm(10000株/hm²)或栽植宜在3月上、中旬进行。栽植时将苗木在穴中放正,先回土至穴1/3处,再将树苗干向上轻提,使根系舒展,再回土至穴2/3处。尔后,浇透水,再将穴土回满。回土时先回表土,再回心土,并做到边回土边轻踩。一年生苗木栽植宜浅。在长江以南岗坡早地,栽植深度为树苗原根茎埋入土中0~4cm。在夏季地下水位较高的立地宜筑垄栽植。干旱地区和易旱地块,栽植深度可以略深,根茎埋入土中5~10cm。栽植时,还需在树根际四周做好围堰,方便持续干旱时浇水,并防止”下雨时雨水流失。对个别地上部分已枯死、但根部还存活的苗木,应及时截干平茬。
密度调控
苗木定植2年后,要隔行起苗移植.通过隔株留苗、密度调控,扩大苗木的生长空间,株行距调整为100cm×200cm(5000株/hm²)或100cm×150cm(6700株/hm²),移植过程中需注意苗木的保湿。以后,每年根据立地条件、培育目标(市场规格要求)对密度进行动态调整。苗龄3年的苗木株行距调整为200cm×200cm(2500株/hm²)或200cm×300cm(1700株/hm²);苗龄5年的苗木应调整为200cm×400cm(1200株/hm²)、200cm×300cm(1700株/hm²):苗龄7年的苗木调整为400cm×400cm(600株/hm²)、400cm×600cm(400株/hm²)。通过合理的密度调控,保障树体良好发育,培育良好树形,提高绿化苗木应用品质。
苗木管抚
中耕除草
除草、松土是榉树大苗(幼树)管抚的重要措施。通过除草、松土,防止杂草与幼树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通气性,改善苗木根系的呼吸作用根际环境,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促进苗木生长。幼龄期的榉树圃地,每年需松土、除草3~4次。每次除草、松土后,应将杂草覆盖根际保墒保湿。
密度
榉树的用材林可造纯林或混交林。初植密度为2米×2米或2米×3米,适当密植可抑制侧枝生长,有利高生长,以培育通直干形。经间伐后,密度可达4米×4米或4米×3米,可以培育大径材。城镇绿化的行道树栽植密度通常为3米×4米或4米×4米。
病虫防治
尚未发现榉树有严重的病害。苗期现已发现20多种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蚜虫、尺蠖、叶螟、毒蛾、袋蛾、金龟子等危害。对食叶害虫可及时喷洒80%敌敌畏1000倍液、90%敌百虫12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倍液等杀虫剂1~2次防治;对于地下害虫小地老虎须浇灌或用毒饵诱杀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