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也是中国东北林区中主要的次生林树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华中地区亦少量分布。在俄罗斯、日本、蒙古及朝鲜半岛也有分布。
中文学名蒙古栎拉丁学名QuercusmongolicaFisch.exLedeb.别称蒙栎、柞栎、柞树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山毛榉目科壳斗科属栎属种蒙古栎命名者及年代蒙古栎属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紫褐色,有棱,无毛。
雄花序生于新枝下部,长5-7厘米,花序轴近无毛;花被6-8裂,雄蕊通过8-10;雌花序生于新枝上端叶腋,长约1厘米,有花4-5朵,通常只1-2朵发育,花被6裂,花柱短,柱头3裂。
壳斗杯形,包着坚果1/3-1/2,直径1.5-1.8厘米,高0.8-1.5厘米,壳斗外壁小苞片三角状卵形,呈半球形瘤状突起,密被灰白色短绒毛,伸出口部边缘呈流苏状。坚果卵形至长卵形,直径1.3-1.8厘米,高2-2.3厘米,无毛,果脐微突起。花期4-5月,果期9月。
蒙古栎生于海拔200-2100米的山地,在东北地区常生于海拔600米以下,在华北常生于海拔800米以上,常在阳坡、半阳坡形成小片纯林或与桦树等组成混交林。
喜温暖湿润气候,也能耐一定寒冷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中性或石灰岩的碱性土壤上都能生长,耐瘠薄,不耐水湿。
茎叶生长适宜的白天温度为23-30℃,夜间温度为15-18℃;温度35℃或低于15℃生长缓慢。幼瓜生长适宜温度白天为25-30℃,夜间为15℃左右。
产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等省区。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分布,世界多地有栽种。蒙古栎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火林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或与其它树木混交成林均甚适宜。不但需要保护,还可以进行人工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