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播种
选晴天筛出种子,播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用条播,条距25cm、沟宽10~12cm、深3cm,播种量根据种子发芽率高低确定,一般为120kg/h㎡。播时拌入适量钙镁磷肥,有利发根。覆土宜薄,以焦泥灰为好,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用化学除草剂50%的乙草胺750mL/h㎡,兑水750kg,均匀喷雾,不宜重复,有效期2个月左右,喷药后及时用狼衣草覆盖苗床,其厚度以不见泥土为度,以利保持土壤疏松、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期30~40d左右。当70%的幼苗出土后,于阴天或晴天的傍晚揭除覆盖物,第2天傍晚,用敌克松0.1%溶液喷洒苗床,预防病害发生。
杜英种子消毒处理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放至果肉软化、充分成熟后,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外果肉,捞出种核,阴干后湿沙低温层积至翌年春播。种子切忌暴晒,也不宜长期脱水干藏,及时进行低温层积处理,层积处理池要设置在背阴且湿润的地方,上盖草帘防干,并经常洒水保持一定湿度,避免温度过高而提早发芽。进行湿沙层积催芽,可分批选出已萌动种子播种,发芽整齐,便于管理。播种前用70的热水浸种至自然冷却,再用冷水浸种6~7d,或用鲜尿浸种2~4d。
杜英幼苗期喜荫耐湿,播种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缓、土质疏松、日照时间短、透水性好、不易积水且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作为苗圃地。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pH值6.0~7.0。
整地
施肥春季播种的苗圃好在年秋冬季节深翻,这样经过冬季雨雪风化,能够熟化表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消灭部分病虫害,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播种前对苗圃进行深翻,并施足基肥,每667㎡施腐熟厩肥2500kg或堆肥3000kg,饼肥100kg,同时施粉状硫酸亚铁15kg进行土壤消毒,以防苗期病害。清理圃内杂物,细致整地。然后筑高20~25cm、宽1.2m的床,床长根据地形而定,超过20m时,应开中沟。
山杜英作用 山杜英不仅适合在家庭院落中种植,而且还可以在城镇绿化中进行引入,或者在国家深林公园绿化中进行种植。另一方面,该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因此其非常适合种植在工厂矿区,不仅不会影响山杜英的生长,而且还可以对周围环境、空气进行净化,进而达到绿化、美观的效果。
苗圃建设
杜英幼苗期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大,不喜光照,喜欢阴湿环境。因此在育苗过程中,一定要科学选择苗圃地。通常情况下,苗圃地应该选择光照时间较短,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疏松,多孔,有机质含量丰富,耕作层深厚的旱地作为育苗地。播种之前要对育苗地进行全面的清理深翻,深翻深度控制在30~40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在清理过程中,要将苗圃地的杂草和石块清理出去,并施入充足的底肥。一般情况下,每亩追施饼肥100kg,磷肥6.7kg,完全腐熟的农家肥2000到3000kg。对于连续进行杜英育苗的苗圃地,每亩还应该添加硫酸亚铁10~15kg,对苗圃地土壤进行全面消毒。施肥应该结合整地一起进行,将肥料混合均匀后,一起施入苗圃地,随土壤深翻土壤下。苗圃地深耕细耙之后做床,苗床高20~25cm,宽120cm,苗床之间还应该预留步道,步道宽30cm。
播种育苗
杜英佳的播种日期是在立春前后到3月上旬,这个时期播种对后期杜英幼苗生长有很大帮助。通常情况下杜英播种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控制在8~10kg。播种前在苗床上开一个深6cm、宽10cm、行距20cm的播种沟,将种子均匀的撒播在播种沟内,播种之后,选择使用火土灰或细土覆盖,覆盖厚度控制在2cm,以看不到种子为宜。覆盖结束之后,为了确保苗床湿度温度,促进种子发芽,应该在苗床上覆盖一层稻草。由于杜英种子发芽时间存在很大差异性,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催芽处理。一般情况下,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30~50天内就可以发芽出土。种子发芽之后,应该及时将苗床上的覆盖物揭除。进入4~6个月后,要做好苗床除草工作,并做好杜英病虫害防治。进入5月中旬后,结合苗床除草可以追施适量氮肥。对于苗床稠密地区,可以在雨后适当进行间苗,将稠密地区的幼苗移栽到出苗较稀的区域,提高种苗利用效率。进入7~9月份,是杜英幼苗生长的旺盛时期,这个时期杜英幼苗生长快,胸径生长速度。7~8月间,结合苗床湿度,进行松土除草3~4次,同时结合每次松土除草,施入一定量的复合肥或尿素。苗床施肥要做到少量多次,一般每亩每次施肥量控制在5~10kg。苗床幼苗较小施肥量要小,幼苗较大可以适当多施。施肥时在苗床行距之间开一条施肥沟,将肥料和细沙混合均匀之后,均匀的施入到施肥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