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生于夏雨冬旱的亚热带气候地区。对气温适应性较强,能忍耐40℃的高温和-20℃的低温。在中性以至强酸性红壤丘陵地以及表土50~60厘米以下铁结核层和沙黏土地均生长良好,而在低洼沼泽地边缘尤佳,故名,但也较耐旱,在干旱贫瘠低山丘陵能旺盛生长。抗风力强,在11~12级台风袭击下很少受害。其根系可耐海水灌溉,但针叶不能抗盐分的侵染。为喜光树种,极不耐阴。在中国北纬32度以南的平原,向阳低山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
容器育苗
1、容器育苗优缺点
容器育苗具有苗期短、圃地省、产量高、质量好、抗逆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等特点,但缺点就是带容器袋上山造林不太方便。
2、育苗时间每年可进行两次,即春播与秋播育苗。
(1)春播育苗
春播育苗于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种,培育芽苗,3月中旬至下旬移栽上袋,5月下旬出圃造林,苗龄约90天左右。
(2)秋播育苗
秋播育苗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培育芽苗,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移栽上袋,第二年3月上旬出圃造林,苗龄120天左右。
(3)育苗圃地
①圃地选择
圃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靠近造林地,便于管理的地方,故忌选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雨季积水和风口处。
②整地做床
选好圃地后,把地耙平,进行土壤消毒,做到地平、土碎、无草根、石块,然后作平床,床的规格可根据当地具体条件而定,通常长5-6米,宽1米为宜。
湿地松为速生常绿乔木,原产于北美东南沿海、古巴、中美洲等地,喜生于海拔150-500米的潮湿土壤。湿地松树姿挺秀,叶荫浓,宜配植山间坡地,溪边池畔,可成丛成片栽植,亦适于庭园、草地孤植、丛植作庇荫树及背景树。作风景林和水土保持林亦甚相宜。
圃地准备:以砂壤土为宜,好是已育过松树苗的的圃地,忌用有严重病虫害或前作是山芋、棉花、芝麻、蔬菜地和粘土、低洼积水地。新圃地还接种菌根土,土壤要严格消毒灭虫,一般每亩用2-3斤25%敌百虫粉剂和硫酸亚铁粉剂5斤,在“三犁三靶”时均匀的洒入;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的饼肥200-300斤和复合肥200斤,结合犁靶时均匀分层施入;苗床一般宽度为100厘米,床高35厘米,长度因圃地而定,一般不超过15米,要求做到床平如镜,沟直如线,土细如面。
湿地松
一、适地适树 湿地松是强阳性树种,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迅速,因此,宜选择低山、丘陵、岗地、坡度25度以下、背风向阳、土层较深厚肥沃的地块。亦可通过细致整地来改地适树。
二、细致整地
1、林地清理:为了便于整地、栽植和幼林抚育管理工作的进行,为新造林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进行造林地的清理,将造林地上的所有杂灌、藤、草等全部砍倒,并选择有利天气进行焚烧炼山。
2、整地:主要通过翻土、松土和冬天冻垡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改善幼林成活生长的条件。整地时间一般要在造林前3个月,我市一般要求在上一年的12月底前完成,以便充分发挥整地底蓄水保墒作用。整地方式方法:
(1)全面整地,就是在造林地上全面翻垦土地,一般深度30厘米左右,适宜于坡度较小的低丘、岗地和滩地。
(2)块状整地,即在栽植点小块开垦,其规格约为60×60×40厘米;
(3)带状整地,即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生草带,适宜于坡度较大的山坡地,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实际操作即沿等高线吊槽,规格约为70×40厘米。整地要求表土和心土分开,杂根和大的石块拣尽,整地翻出的土壤经过一段时间充分冻垡后方可回土,回土时要先回表土,后回心土。
湿地松
湿度管理:喜欢湿润或半燥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下部叶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 温度管理:对对要求不严。
光照管理:要求阳光充足,不耐荫蔽。
肥水管理:对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时添加有机肥料外,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地肥水管理。
春、夏、秋三季:这三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1~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3~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对于地栽的植株,春夏两季根据干旱情况,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颈部以外30~100公分开一圈小沟(植株越大,则离根颈部越远),沟宽、深都为20公分。沟内撒进25~50斤有机肥,或者1~5两颗粒复合肥(化肥),然后浇上透水。入冬以后开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浇水。
修剪: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也可结合扦插对枝条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