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分布范围:原产美国。北纬23°~46°、东经86°~124°都有栽培。18世纪末,中国从欧洲引进青岛栽培技术,现已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在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种植业相继集中,生长旺盛。华北平原垂直分布在400~1200米,有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耕地。
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除治种蝇、金龟子、大象?、立枯病、炭疽病。对侧枝旺盛的苗木,夏季摘心或打掉部分叶子,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及时间苗,一般苗木每公顷留12~15万株,“四旁”植树大苗每公顷留3~6万株。造林:平原地多采用穴状或带状整地,深度0.6~1.0米;山地用窄幅梯田、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和穴状整地,深度0.4~0.6米;盐碱地则修筑台田、条田和开沟筑垄等整地方法(见造林地整地)。带干栽植大多在“惊蛰”到“清明”芽苞刚裂开露绿时,苗木越是高大,造林时间越应晚些。截干栽植留干高度1~3厘米,在秋冬季或早春,干不能露出地面,埋土高出根颈2~3厘米,不可太深。栽植后要浇水,否则要将土壤踩实或砸实。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每公顷栽植3300~4950株,中等立地条件的用材林每公顷栽植2490~3300株,立地条件好,集约经营的速生丰产林1665~1995株。刺槐顶芽萌发力弱,每年由侧芽抽出壮条代替顶梢,因此稀植的刺槐枝杈多,干形不通直圆满。幼林保持较大的郁闭度(0.7左右),可培育出优良干形。刺槐是优良的伴生树种,可与多种杨树、旱柳、泡桐、白榆、苦楝、麻栎、臭椿、油松、侧柏及紫穗槐等混交。
造林技术:采种:要在15~20年以上的健壮树上采种。荚果赤褐色,果皮干枯状即可采集。由于豆荚螟、种子小蜂及种子麦蛾的为害,要提早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种。荚果采集后,摊在地上日晒,碾压脱粒或脱粒机脱粒,除去果皮、秕粒及杂物,取得纯净种子,装入袋内干藏。荚果出种率10~20%。种子千粒重21.8克。育苗:选择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沙壤土作苗圃。盐碱地要选用含盐量在0.2%以下,地下水位1.0米以上的地方育苗。不可用蔬菜地作苗圃。结合整地用硫酸亚铁粉进行土壤消毒。刺槐种皮厚而坚硬,透水性差,有很多硬粒种子,采用多次热水浸种。先把90~100℃的开水倒入缸中,然后倒入种子,边倒边搅动,一直到水不烫手为止,浸泡一昼夜,用黄泥浆水把吸水膨胀的种子漂出来,剩下来未吸水的硬粒用上法继续浸种,后剩下的硬粒种子放在细眼铁筛内,再把铁筛放入热水锅中约10秒钟,迅速摇动铁筛,使种子受热均匀。提起铁筛把种子倒入凉水中,浸泡一昼夜,绝大多数种子均可吸水膨胀。将吸水膨胀的种子混沙,放在背风向阳的沙坑中或草袋内、缸内(盖草帘)催芽,每天喷水和搅动2次,1/3的种子裂嘴时即可取出播种。春播约在清明前后,春旱严重的地方改在雨季播种,盐碱地在雨季后期(8月中下旬)播种。宽幅条播(沟宽10厘米,沟深2~3厘米),每公顷用种量37.5~60公斤。也可以起苗后培养根蘖苗及袋接繁殖优良类型。
作行道树或庭园观赏树种。洋槐是江苏省内重要用材树种,木材坚硬耐水;种子含油,可供制肥皂和油漆的原料;花芳香可提取芳香油;茎皮、根、叶供药用,有、止血的;也是省内重要的蜜源植物。
【生态习性】强阳性树。在湿热气候下生长不良.树干低矮弯曲。耐瘠薄,耐干旱,不耐涝,对土壤适应性强。萌芽力和根蘖性都很强。浅根性,侧根发达,但多分布在表土层中,在水湿和风口处易被吹倒和折断。根具有根瘤菌。 抗二氧化硫、、气化氢、气气、臭氧等有害气体,对硫、气、氟、铅蒸气具有一定吸收能力。滞粉尘、烟尘能力很强。 【绿化用途】可作庭荫树和行道树,也为四旁绿化、工厂绿化树种和优良的蜜源树种,还可作防范性的刺篱。
刺槐为蝶形花科剌槐属苗木。又名洋槐.德国槐等。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冠近卵形,小枝光滑、较脆,在总叶柄基部常有大小、软硬不等的2个托叶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椭圆形,先端钝圆,微有凹缺。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白色。荚果扁平。苗木种子肾形.硬.黑色。 【地理分布】原产北美。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黄淮流域为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