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行道树和园林绿化景观树,造林密度要视培育白玉兰树规格大小而定。培养胸径 5 cm 以下的树,株行距为1.5 m×1.5 m;培养胸径 10 cm 下的,株行距为 2.0 m×2.5 m;10 cm 以上的,株行距为 3 m×3 m 或 3 m×4 m;大规格的,株行距则为 5 m×6 m 或 6 m×6 m。为了充分利用林地实行集约化经营,当白玉兰树长到一定规格时移走一部分,培养更大规格的树。例如,当白玉兰长到 5 cm 时隔行再隔株挖走一部分树木,形成 3 m×3 m 株行距,此法类推直至形成 6 m×6 m 大规格树。
幼林管理,除草除杂灌。杂草及杂灌生长迅速,与新植苗木争夺生长空间和肥水,只有及时清除杂草、杂灌,才能使白玉兰苗木正常生长。清除杂草、杂灌 1 年内要进行 2~3 次。可使用化学药剂除草,通常采用百草枯和草甘膦除草。也可进行机械除草,即使用割灌机割草,此种方法效益高,还能保持水土。此外,还可采用人工锄草,即在树冠投影范围内采取浅锄,以免伤根。
施肥。白玉兰苗成活后根系向外伸展,在苗木新叶长出、新芽抽条时施少量氮肥,可促进苗木快速生长。追肥每株施用尿素 25~30 g,或氮磷钾复合肥 30~40 g,化水浇灌或雨天撒施。追肥可视树苗生长情况进行 1~2 次。由于白玉兰树生长速度快,同化作用强,年初大量开花,秋季大量落叶,需要肥力补充,尤其需要磷肥补充。培育中的玉兰树施肥一般以基肥为主,秋冬季结合林地管理一并施入。二年生幼树施10%过磷酸钙加 90%鸡粪 2~3 kg/株、氮磷钾复合肥 50~100 g/株,随树长大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