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中国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的含义。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公元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
菊花品种具有多样性,分类工作者们探讨菊花的原祖。或认为野菊是菊花的原始祖先,或认为甘菊是原祖,或认为它的原祖是小红菊,或者开出一系列的可能的原祖名单。中国科学工作者有的还进行过属间杂交实验,在探讨菊花真源方面做了一些推测性和实验性工作。无论推测和实验,都是试图把菊花的来源落实于该属的某一个或某两个种上,并且试图指出,在这些浩瀚的品种中,哪一个品种为原始,即是说,想找出原始的菊花品种。
可以肯定,菊花的来源是多方面,是多元而不是单元起源。菊花是异花受粉植物。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运用种间,甚至属间杂交的办法,来获取菊花的新性状,并通过返交、互交等有性过程来获得新性状的分离。这样如此返复的遗传重组合和性状的分离,新性状就越来越多。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喜阳光,忌荫蔽,较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能耐寒,严冬季节根茎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经受微霜,但幼苗生长和分枝孕蕾期需较高的气温。适生长温度为20℃左右。菊花的适应性很强,喜凉,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高32℃,低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一10℃。
菊花遍布中国各城镇与农村,尤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青岛、天津、开封、武汉、成都、长沙、湘潭、西安、沈阳、广州、中山市小榄镇等为盛。 8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被推崇为日本的图样。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
菊花依栽培方式可分为盆栽菊、地被烫、切花菊、造型菊(艺菊)四大类。本菊(品种菊、标本菊):用大菊培育,每盆一株,着花一朵,单株秀。能充分体现品种的特征特性,除供观赏外,可作品种鉴定,故又名品种菊或标本菊。多本菊(多头菊、多头品种菊):用大花培育,每盆一株多本,着花数朵至数十余。供庭园、会场等陈列观赏。
案头菊:将大菊植于小盆内,每盆一株,每株一花,枝挺叶秀,裙叶遮盆,株小花大,高不盈尺,适宜摆在几上案头,可布置厅堂、卧室、书斋。瓦筒菊:采菊苗栽于瓦简内。待现蕾后除去瓦筒移入盆内供观赏。套盆菊:将菊苗先地栽,待菊株长到一定大小时,从盆孔套入瓦盆栽培,待显色后将盆底根部切断起盆供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