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马褂木,病害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多在主侧脉两侧,初为褐色小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黑褐色其外部色较浅,边缘为深褐色,病斑周围常有褐绿色晕圈,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
病原为Gloeosporium sp ,属半知菌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盘圆孢属。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内含1-2个油球。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株及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随风雨、气流传播,从寄主的伤口或气孔侵入,在梅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严重。药防:发病期喷施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10-15天1次,连续2-3次。
经广西师范大学植物李伯林鉴定,这种叶子像马褂的高大植物学名叫鹅掌楸(外形像鹅掌),是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因其叶片的外形又非常像马褂,故又俗称“马褂木”。
鹅掌楸的姐妹北美鹅掌楸在我国也有引种栽培,1991年我国大规模引种多个北美鹅掌楸资源进行试验,但是由于根系不发达,成活率低,很难形成造林树种。
刘玉壶教授(1917-2004)是我国的木兰科系统分类学家,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1942年毕业于原中央大学森林系(今南京林业大学),先后在原中央大学森林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武汉植物研究所和华南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研究工作。从1985年起担任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他多年从事木兰科植物的研究,在木兰科系统分类学方面有较高造诣,对木兰科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地理分布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发表新分类群2属28种2变种,并有创见地提出了木兰科分类新系统。同时,他还他的课题组在广州华南植物园建立了全世界种类多的木兰科植物种质保存基地——木兰园,共迁地保存木兰科植物11属、130多种,为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87年10月,我曾陪同刘老的助手来楠木坪采集了“鹅掌楸王”的种子,引种到华南植物园的木兰园。如今“鹅掌楸王”的子孙在木兰园已长成参天大树,陪伴着竖立在木兰园中刘玉壶教授的塑像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