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山柿变种是一种原产于山区的柿子树。小枝和叶柄通常密被黄棕色短柔毛覆盖。这些叶子比栽培的柿子的叶子小。叶下毛较多,花较小,果实较小,直径约2-5厘米。分布于华中山区、云南、广东、广西北部、江西、福建等省区;生长于山地天然林或次生林,或山坡灌丛,垂直分布约1600米。
柿子的生长习性
根系
柿子根系发达,根系发达。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中,主根可在地下3-4米以上,水平距离是树冠的2倍以上。具有较强的吸肥、吸水能力。柿子根系需氧量低,耐涝性强。根系生长高峰每年2-3次,一般以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为次生长高峰。随着开花和新梢的加速,根的生长进入低潮期,从新芽生长接近停止时到果实加速生长前(6~7月),出现第二次根系生长高峰,是全年生根多的时期;9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土壤温度降至近0℃时,根系生长进入低潮期,停止生长,进入强迫休眠期。[6]
分支
柿树幼树生长旺盛,顶芽萌发旺盛,层次明显。进入结果期后,枝条的生长逐渐减弱,形成圆头状或自然半圆形冠。
柿子枝条可分为实生枝、生长枝、伸长枝和结果母枝。结果枝多为母枝顶芽和顶芽以下1~3个侧芽,下部芽为生长枝。潜伏芽的芽大部分是长枝。生长枝和长枝通常发育成结果母枝。枝条生长主要在春季。成年树一般一年只生长一次。幼树和健树可以长出2-3个嫩枝。柿枝基部两侧有一次生芽。大枝衰老下垂或缩剪,即发生再生枝。这是人工更新树木的主要依据。[4]
大多数柿子品种嫁接后3-4年开始结果,10-12年达到盛果期,结实树5-7年开始结果,结实年龄在100年以上。[3]
结果枝强度与座果率呈正相关。因此,合理保持和培育结实枝条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结果枝的承载力也与子枝的芽位有关。离果枝越近,结合力越强。浙江省通常有两次落果。次是在开花后10天左右,主要是由于授粉不好或雨水过多。第二次是7月至8月,主要是高温干旱影响了正常生理功能。[4]
花果
由于浙江省气候的不同,浙江省开花天和冬季后10天是不同的。
柿树繁殖技术
柿树通常通过嫁接繁殖。以军前子、野柿子和华东优柿为砧木。三种砧木各有特点。君前子种子发芽率高,幼苗生长旺盛,嫁接后与柿子亲和力好。柿子是南方柿子的主要砧木。嫁接后的柿树具有较强的耐湿性和抗旱性,适宜于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以华东油柿为砧木,可使柿树矮化提前结果,但其寿命较短。
嫁接方法可分为割接、腹壁嫁接、劈裂嫁接,也可采用芽接,尤其是芽接法较为适宜。嫁接时间因嫁接方法而异。嫁接通常发生在早春(三月下旬)。当砧木幼苗开始发芽,接穗芽开始变绿时,芽接通常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初。芽接后切口应干燥,并用塑料条包扎,防止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