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树的种植价值
高大的树干、宽广的树冠,秋冬交替时美丽的叶片构成了枫香树作为观赏树种的几大特性;与其它树种相比,表皮光滑,导热系数低,能够耐受高温,耐受火烧,是我国传统的森林防火树种;枫香树主根粗大的特性决定了其抗风、耐干旱、不畏水淹,再加之对二氧化硫以及碳等污染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在城市绿化带以
及主干道的道路两旁种植,即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枫香树的木材质地松软,结构细腻,加工难度较低,色泽鲜艳,抗压耐腐防虫,既是建筑上的好材料,又大量应用于家具、乐器、农器具以及包装材料等领域。
枫香树的移栽
造林地选择。枫香树属于阳性树种,喜光,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生长,对造林地的选择要求并不十分强烈,融水县地处广西北部,位于云贵高原与湘桂低山丘陵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枫香树生长,全县海拔600m以下的山地均可大面积种植。
苗木移栽。栽植之前要对苗木进行剪枝,同时为避免土壤对苗木的侵染以及在栽植后能顺利缓苗,可以在苗木根部沾保水剂以及杀菌剂。不能及时种植的苗木要进行药液浸泡。枫香树的培育目标宜以大径材为主,为此造林株行距以2m×3m为宜,并沿等式高线成“品”字型配置定植坑。根据苗木根系的大小挖定植
坑,定植坑的宽度要根据苗木的大小苗木根系的舒展,一般比根冠直径大20~30cm,坑的深度一般比苗木垂直根深30~50cm。一般根系生长同树干生长一样较为缓慢,因此更要确保根系的舒展,在挖定植坑时一定要深于疆石层,防止干梢现象的产生。种植的深度可根据树种对水分的需求以及种植土壤的水分含量进行调整,定植坑回填时要将熟土填入下方,生土在上方,移栽前要再次对苗木进行选择,并浸泡生根粉以促其根系生长,提高存活率。
枫香树的幼林管理
在造林密度较低的情况下,为促进尽快郁闭成林,须加强早期抚育管理。造林当年要对缺株进行补植。造林头3年内每年穴垦除草2~3次,第4年进行按穴除草1~2次。郁闭成林之后注意及时砍除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病虫木、断梢木和劣势木等。
抚育间伐
枫香应在 9 年生前进行适当间伐, 16 年生时应再次间伐以培育大径材或可进行采伐利用 ,其数量成熟期为 20 年,抚育间伐掌握的原则主要是“砍密留疏 ,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的下层抚育法,看树种选择砍伐木与保留木,看树干留优去劣,看树保持郁闭度适宜,看周围保持合适的株行距。经过间伐的个体生长迅速,干形良好。
幼林抚育
在造林后第1 年 5~6 月及 8~9 月进行 2 次除草松土;第 2 年进行 2 次除草松土,分别在 4 月及 6月进行;第 3 年进行 1 次除草松土,在 6 月进行。第1 年以除草为主,第 2 、 3 年以扩穴为主,有条件的可进行施复合肥,采用环状施肥方法,穴径 60cm ,深度15cm ,枫香在幼龄时期施用 0. 25~0. 5kg /株·年,可获得良好效果。
小众传奇枫香染
枫香染,估计很多人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枫香染主要流行于贵州惠水、长顺布依族地区,深藏大山,鲜为人知,但因其印染工艺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2008年被文化部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因印染品多为蓝底白花,其花纹古朴、雅致,常被誉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
枫香染的起源,因缺乏详实的文字记载,一直是个谜。布依族中普遍流传着一则民间传说:炎热的夏日午后,一位布依族姑娘在古枫香树下织布,烈日融化了树上的枫香树脂,滴到织成的白布上,白布经浸染和漂洗后,树脂滴落处,竟神奇地形成了一个美丽的花纹图案,此图乃“天意”玉成,于是,枫香染诞生了,枫香印染也有了“天染”之说。
枫香染,经过一代代布依族人的口传身授才得以延续传承,其染印工艺一直还保留着原有的模样。枫香染采用老枫香树树脂加入适量牛油,经文火熬制过滤制成枫香油作防染剂,用毛笔蘸溶解的枫香混合油手工绘制图案于白布上,并经蓝靛浸染,再用沸水脱掉枫香混合油脂,用清水漂洗、晾干即成。制成的蓝底白花带青花瓷效果的布匹,色彩特,美观大方,主要用于制作衣裙、背面、门帘、背扇、垫单、挎包等。
枫香的文化意象
枫香树从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生产,开始与人类产生了联系,人们对枫香树的认知逐渐加深。千来,特别是文人墨客对枫香树的诗歌传颂和借物抒情,逐步形成了一种枫香文化,终升华为一种枫香树特有的文学意象。
枫叶流丹,不争春色,胜于春色,意象欢悦。秋季,霜叶丹枫,为悲凉的秋季抹上一道亮丽的暖色,美不胜收,古今文人墨客纷纷对其满心的欣赏和赞美。唐代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写出秋天枫叶的生命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旺盛,了晚秋的景色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表达了作者无比喜爱之情。唐代杜甫的“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凋”,万木凋零正是丹枫欲燃之时,诗人道出了经霜红叶更显艳丽的英姿。元代王实甫的“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枫叶醉”,其中“醉”字十分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枫叶的迷人色彩。毛泽东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更是把秋季枫叶流丹美景咏颂推到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