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时可以选择混交造林技术,将红椎苗木与其他苗木杂混在一起造林,构建多功能、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混交林体系,有效防止松毛虫等害虫的滋生和侵害。杉树、马尾松、油杉等针叶树种和火力楠、格木等阔叶树种都可与红椎木混交,具体的混交方式应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等来决定,使混交而成的树林之间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和谐关系,生物的多样化发展,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造林工作完成后,可以在红椎树林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进行阶段性的间伐,并清理树林中的枯枝败叶,给健壮的红椎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为红椎树的生长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红椎树林的木材质量,提升区域经济效益
红椎的生长特性
红椎属常绿乔木,阔叶树种,树皮呈灰褐色,果实为卵形坚果,内含丰富淀粉,是的饲料制作材料。我国的红椎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生长速度快。红椎喜潮湿的气候环境,适应于红壤、砖红壤和黄壤等酸性较强的土壤,不适应石灰岩碱性土壤、砂质土、贫瘠的石砾土、土层薄的重壤土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但在较为贫瘠的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并起到改善土壤的作用。因此,在种植红椎时,应选择光照充足、降水较充沛的迎风坡,这样有利于加快其生长速度,充分红椎木材的质量。
红椎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根据相关资料文献考察,红椎在我国种植始于汉代,当时作为供奉树种由蕃国进贡到汉朝皇宫,后传入民间。初的红椎树主要分布于河南、安徽一带,后随着历史变迁在民间广泛相传。原产于南非的红椎树种适合在高温高热的地区种植,且多采取人工种植的方式,因而中原地区的红椎树种大都显得矮小,难以实行大面积种植。而且当时的红椎林主要用于观赏或植被绿化与遮阴,并未体现出商业价值。后来,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区由于夏季高温高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很适合红椎的生长,因而成为我国大的红椎种植区
红锥主要分布于华南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的南部地区,相当于北纬18º30´~25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年均温20~22ºC地区常见,是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树种。幼龄较耐荫,林中幼苗与各级高度的幼树普遍。在土层深厚、疏松、较肥湿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红锥速生,在适生的气候范围和中等立地条件,树高年生长可达1m以上,胸径1cm,材积年生长可达15平方米/公顷;荫生长,干基或板状根基具“根出条”特性,能长成立根系的个体,完全不同于从伐桩上长出的荫芽条。这种“根出条”无性繁殖方式,使红锥始终维持多维空间的生态位。这对红锥人工培育有重要实践意义。同时,红锥凋落物量多,改良土壤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很大,为华南丘陵地区与松、杉或其他阔叶树混交造林的上选树种。
红椎,又称红黎、赤黎、黎木、刺栲等,属壳斗科,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1.5米,当年生枝紫褐色,纤细,与叶柄及花序轴相同。从地理位置上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500m,以低山丘陵为主,由南向北分布海拔逐渐降低。红椎适宜种植在温度、湿度都较高、降水量丰富的季风性气候,气温18~22度为适宜。红椎适宜的地质条件为由变质岩、花岗岩、沙页岩等母岩发育而成的、土层厚度大于80cm的、排水性良好、pH值在2.0~6.0之间的酸性土壤。红椎属于优良的速生树种,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其年内的生长速度较慢,5年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到后期可达到18m以内的树高,属于可经营性的人造林树种。红锥长到10年左右开始开花结实,20年进入盛果期。4~5月开花,果实11月中旬至12月初成熟,可此时采种。在红椎生长的初期中,做好红椎林的育苗管护能够确保其存活率,并且能够使得这个红椎的生长性状保持良好的状态。而采用营养袋育苗有利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幼林生长,不受造林季节限制,缩短育苗时间,节约种子、圃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红椎种子的采集要挑选在红椎林中向阳的、树干通直、性状良好、无病虫害健康状况良好的树种作为采种母树,在每年果实成熟的11-12月份之间,采用呈现黑褐色的、光滑、大粒的坚果作为的种子。对于所采集回来的种子要能够展开对病虫的消杀和预防处置,种子中主要虫害为象鼻虫,可以通过敌敌畏进行消杀,也可以通过用温度45~60度的热水将种子浸泡15min的方式处理。其次是对于消毒后的种子进行阴干,采用沙藏的方式,先在室内铺一层可用手抓成团的湿沙,然后一层种子一层沙的方式层层堆放,确保厚度达到7cm左右。后是将贮藏好的种子放置在通风性良好的库房。
营养袋育苗技术就是将苗床上的芽苗移栽到一个小空间中,变换其生长环境,推动红椎芽苗生长成为幼苗。因此在营养袋育苗技术下,要求实习做好营养袋的规格和配置,之后是进行芽苗的移植和管护。
红椎芽苗的营养袋的配置。当前配比营养袋是由火烧土、黄泥土、红椎林下腐殖土以及肥料磷酸钙均匀的搅拌混合而成。这四者的比例分别为3:5:1.5:0.5。将这些配备好的营养土放置在9cm*15cm规格的薄膜带中,装土要求分层震实,装至离袋口1cm为止,由此营养袋制作完毕。并且将营养袋放置在平整排水良好的整地上,可按床宽为10~12个营养袋,床长为100~120个营养袋排列,要注意排列整齐对称,以便完成下一阶段的芽苗的移栽。
在分床炼苗2次左右后红椎幼苗即可出圃。此时出圃的幼苗的根系较为发达,苗木高度为35~40cm,高径比超过100:1.5,长势良好、芽顶饱满,且不存在病苗等现象。种植时间选择春节前后,雨后泥土湿润之时佳。移栽过程中注意把营养袋去除,确保营养土团完整,根系未受损伤。 种植后一个月应检查植株存活情况,若有死苗,及时补植。
红椎林的营养袋育苗技术要求实现选定优良的种子,做好种子的处理,使得种子能够成功发芽成为坚强的芽苗,在将红椎苗移栽到营养袋中的时候,要能够对芽苗进行病虫害的培育防治,使其能够在合适的营养袋中得到健康的生长,并且能够作为红椎种植林的培育幼苗。繁育红椎的工作要做的非常仔细,只有做好育苗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工作细节,才能掌握好红椎育苗技术,提高红椎存活率,增加其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