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树种山杜英播种育苗技术
1 播种前的准备
种子处理
选择生长旺盛山杜英大树上的果穗,观察在果实成熟变紫黑色时采摘。将采摘回来的果实放入水中清洗去掉枝条、坏果等杂质后,用清水浸泡1~2d,捞出果实,搓去果皮与果肉,用清水洗干净。在通风的室内进行阴干后即可播种。阴干的时侯要用耙子轻耙种子,尽量铺薄,一般厚度以不重叠种子为宜,并每隔2~4h翻动1次。山杜英果实去掉种皮后,种子千粒重260~280g。山杜英种子好随采随播,不能长时间贮藏,否则发芽率将大大降低。新鲜种子发芽率可达到75%以上。如不能及时播种,要将种子用湿沙贮藏到第2年春季播种。用湿沙贮藏要注意铺1层沙铺1层种子,尽量铺薄,浇水保持湿润。
2 播种地整理
育苗地应该选择运输便利、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通讯电力设施的地方。土壤以红壤、红黄壤为主,并且疏松、不易积水的园地。播种地深翻30cm,打碎细耙后,同时施饼肥500kg/667m2作基肥。筑床作畦,畦宽100~120cm,畦高20~25cm,如果苗床有土粒要打碎,畦面要保持平整细致。然后用50%的丁草胺化学除草剂800倍液均匀喷洒苗床。
杜英播种
选晴天筛出种子,播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用条播,条距25cm、沟宽10~12cm、深3cm,播种量根据种子发芽率高低确定,一般为120kg/h㎡。播时拌入适量钙镁磷肥,有利发根。覆土宜薄,以焦泥灰为好,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用化学除草剂50%的乙草胺750mL/h㎡,兑水750kg,均匀喷雾,不宜重复,有效期2个月左右,喷药后及时用狼衣草覆盖苗床,其厚度以不见泥土为度,以利保持土壤疏松、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期30~40d左右。当70%的幼苗出土后,于阴天或晴天的傍晚揭除覆盖物,第2天傍晚,用敌克松0.1%溶液喷洒苗床,预防病害发生。
山杜英之所以受很多绿化人员的青睐,主要是其抗病能力强,生长姿态优美,当气候温暖湿润时,非常适合这一树种的生长。山杜英根生长非常快,比较耐修剪,树尖呈现为塔形,具有很强的抗风能力,种植时对*壤要求不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分析在生物学方面的特性 山杜英树皮属于深褐色,用手进行触摸比较平滑,其枝叶呈现出红褐色;其叶薄革质,而且单叶互生,叶的比较渐尖,其基部呈现楔形,叶子的边缘呈现为钝锯齿;叶片上没有毛,呈现为羽状脉,主脉还会高高的隆起;两性花,花瓣黄白色,有 5 片萼片,萼片都是披针形,叶片外面还会被上一层短的柔毛,叶片的边缘有白色的细绒毛;花期可以达到6 ~8 个月,结出的果实是椭圆形,暗紫色。
移栽苗木的注意事项 插穗后山杜英开始生根时,要实行晚盖早揭,其温度和空气,在8月下旬揭去遮阳网,9月高温天气过去后揭开地膜,炼苗10天后将大棚拆除掉,苗木就可以进行全天的光照,炼苗半月左右即可移栽。移栽时要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栽后浇透水,之后每隔7天浇一次水,浇水前要及时除草,以减小杂草与幼苗争肥、争水。
杜英园林用途
杜英明显的特征是叶片在掉落前,高挂树梢的红叶,随风徐徐飘摇,像小鱼群钻动般的动感,是观叶赏树时值得驻足停留欣赏的植物。材质可作一般器具,种子油可做为润滑剂,树皮也可做染料,是非常适合做为住家庭园添景、绿化或观赏树种。
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改善环境、绿化美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在城市绿化中,要想选择成活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树种,就充分利用优良乡土的树种,这是由于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水土适应性。在闽南杜英可算是乡土树种中较的绿化树种。秋冬至早春部分树叶转为绯红色,红绿相间,鲜艳悦目,加之生长迅速,易繁殖、移栽,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多作为行道树、园景树广为栽种。
杜英在深秋季节,有部分当年春季形成的叶片,在低温霜冻的影响下,叶绿素转化为花青素,叶片的绿色被花青素的红色所遮盖,呈现鲜艳的红色。园林工作者把这种鲜艳的深红色称为“绯红”。在众多的绿叶中,有似红色的花朵,初冬在周边其他植物枯黄落叶中,这种“绯红”与深绿相衬十分耀眼。具有观赏价值。
行道树
行道树是指在道路两旁成行的树木,主要起遮荫、绿化、美化、调节温湿度的作用。一般要求叶片较大树冠硕大,枝叶浓密,能遮挡人行道上的太阳光,如普遍种植的香樟、广玉兰、法国梧桐等均具有此功能。杜英则具分枝低、叶色浓艳、分枝紧凑、适合构造绿篱墙的特点,用作行道树更有一定优势。
降低噪声
实践证明,距住宅外墙8m处,采用杜英塑造生态屏障,高度≥10m,屏障长度≥150m,屏障厚度≥2 m,离污染源相距12 Ill左右,对防止尘垢污染,减轻或避免危害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杜英生态习性
杜英喜温暖潮湿环境,耐寒性稍差。稍耐阴,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喜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酸性土壤。适生于酸性之黄壤和红黄壤山区,若在平原栽植,排水良好,生长速度中等偏快。对二氧化硫抗性强。
产中国南部及贵州南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云南均有分布。日本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琉球。生长于海拔400-7米,在云南上升到海拔2000米的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