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栽种方法。种漆树以晚秋和早春季节为好, 种前要先整地。要挖大穴栽植,一般大木漆树每亩可栽80 株, 小木漆树每亩可栽120~150 株,可以混交栽种。在漆树幼林地,可以实行林粮或林油间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前3 年可以间种一些花生、黄豆、绿豆、蚕豆、油菜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肥地,促使漆树旺盛生长。在停止间种后,要注意锄草、松土、施肥。这样,一般在四五年后,漆树就可以长成,开刀割漆,产量会逐年提高。
漆树主要分布于亚洲温暖湿润地区,在我国,东经97o~126o,北纬19o~42o之间的广大区域都有生长,秦岭、大巴山、武当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乌蒙山等山脉一带为集中,是我国漆树的中心产区。
漆树在四川境内分布于东经101o~110o,北纬26o~33o之间。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边沿的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巫山、娄山山地,次为岷山、邛崃山、凉山山地。其集中分布和中心产地亦是全国的集中分布和中心产区。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200~2500m。因品种和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大木漆为550~2500m,西部地区高可达3500m;小木漆为200~2500m,西部地区高可达2300m。其垂直分布幅度为全国之冠。
漆树在四川的水平-垂直分布范围,跨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上限可达暗针叶林下段,足见为一适应性较强的落叶阔叶树种。按品种的主要分布与适生区来考查,小木漆主要分布并适生于川南地区信其它盆沿山地的亚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地带,其常见伴生树种有樟、楠、栲及杉木、马尾松;大木漆主要分布并适生于川东北及川西南山地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其常见伴生树种有青冈、包石栎类、桦木、华山松等。根据四川的20多个生漆主产县的气象资料,分布区年平均气温在8~17oC,年降水量1000~16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85%。
漆树喜光,不耐庇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之土壤,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不耐干风和严寒,以向阳、避风的山坡、山谷处生长为好。不耐水湿,土壤过于黏重特别是土内有不透水层时,容易烂根,甚至造成死亡。选择好造林地。漆树是阳性树种,喜温暖湿润、背风向阳的环境。因此,漆树造林地要选在土壤肥沃疏松、水分供应充足且能排水、相对湿度较大的地方。凡是能生长麻栎、白杨、化香、核桃、杉木等树木的地方,一般都可以种漆树。山顶瘠薄地、迎风坡地、低湿地和黏重土壤,不宜种漆树。
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为漆树科漆属落叶乔木,是我国重要的特用经济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很广,长城以南各地都有生长。生漆是优良的涂料,具有防腐、耐酸、耐高温和绝缘等优良特性和容易结膜、干燥、遮盖力强的特点,在工业、民用等方面用途广泛。制成许多工艺品如福州的脱胎漆器、北京的雕漆等,色泽鲜明,历久不变,富于艺术价值,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从中果皮取得的漆蜡及种核榨取的漆油,都为工业原料。木材坚硬致密,耐水湿,保存期长,可供家具及装饰材用。能涂鸦、能粘连、能成膜、能髹饰的生漆特性是漆工艺起源、发展的先决条件。漆文化的物化技术很可能用于生漆调和颜料髹涂器物,生漆所具有的粘结力、装饰性以及保护性等物性与原始生活资料整合、再融入器具的公用性、注入人类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孕育产生了漆器,使漆器具有了文化的象征,了漆文化发展的先河。漆液是天然树脂涂料,素有“涂料”的美誉。
繁殖及栽培方法 采种。小陇山林区漆树种子于9~10月成熟,成熟的种子外皮呈黄褐色,长期不脱落,9~11月都可采集,以霜降前树木落叶时采集较好。前期采种,可用镰刀将果穗采下,切忌损伤小枝,以免影响生漆产量;11月间采种时,则可摇动树干,就地捡拾落地的种子。采种时应选择15年生以上的健壮漆做母树,好分品种采集,分别处理和贮存。采回的果实,先摊晾3~5d,阴干后除去果梗和杂质,然后用磨子或碾子、石臼等擦烂果皮,除去果皮和杂质。所得种子即可装袋干藏。漆种子处理。一般采种后沙藏至翌年春天播种。因种子外皮含蜡质,播前应先将种子放入70%的草木灰水中(草木灰:水=3:7)或70℃的碱面水中(碱面10g、水25kg)浸泡,待水冷却后搓去蜡皮,用水冲洗后,再用粗沙将种子搓1~2次。然后用清水漂净,捞出,后用湿润的河沙进行层积催芽,至种子裂嘴后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