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木质坚硬,木材名贵,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因此有“大器晚成”的说法。楠木之所以“大器晚成”有其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原因。
楠木单叶互生无锯齿。花小,组成圆锥状聚伞花序。浆果,基部有宿存的花被片。幼苗、幼树耐荫,长大后喜光,喜温暖的气候和肥沃、湿润的酸性土壤。多与其他阔叶树混交成林,通常长在山坡下部或溪边。楠木可用种子繁殖。种子初冬成熟,采种后需沙藏过冬,翌年春播。幼苗需搭荫棚,加强肥水管理。1年生苗木高达30~40厘米时即可出圃造林。
楠木属樟科、楠木属。楠木属大乔木,高达30米,树干通直,小枝被灰黄色或灰褐色柔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叶为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或沿中脉下半部有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片在结果后直立紧抱于果实基部,果长卵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延平是我国南方适宜楠木生长的区域之一,全区现有楠木林面积约5000亩,除少量的风景保护林外,多系人工栽培的半自然林。塔前镇石伏村保存有一棵胸径达1.2米以上树龄的楠木王,2007年区认定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树种。在茫荡山西北部的聪坑村,村尾有楠木56株,大的楠木胸径达103公分,其余的直径都在30—40厘米左右,树龄在200年以上,是聪坑村的风水林。茂地村小楠坪自然村有一片45亩楠木林群落,林内楠木有132株,平均树龄150年,大胸围177.4厘米,树高25米。这些楠木群落至今保护完好,被福建省列入生态保护小区。
楠木,耐阻树种,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地方,特别是在山谷、山洼、阴坡下部及河边台地,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质土壤上,生长尤佳。 深根性树种,根部有较强的萌生力,能耐间歇性的短期水浸。寿命长,病虫害少,能生长成大径材。
楠木小苗在幼年期,顶芽发达,优势明显,主干端直茁壮,侧枝较细短,冠层厚而密,整个树冠呈尖塔形。及至壮年期,随着高生长的减慢,侧枝的扩展,树冠变为钟形,但冠层仍较厚。 幼树的顶芽一年形成三次,抽三次新梢,即冬芽—春梢—夏芽—夏梢—秋芽—秋梢。一般春梢生长慢,夏梢和秋梢生长快。特别是在6月上中旬(夏梢期),顶梢10天可增高30—40厘米,平均日生长达1.5—2.0厘米,为全年生长的高峰。8—9月也有一次生长高峰,但不如前者快,两次高峰的生长量,占全年高生长总量的70%以上。胸径生长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