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树属于阳性树种,喜光,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酸性土、中性土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耐轻度盐碱,喜湿润、肥沃和砂质和砂壤质土壤。生于海拔800-1600米山地杂木林中。产于中国南北各省区,多为栽培,越南、朝鲜也有分布。白蜡树迟于18世纪末期已引入印度、日本以及欧洲和美国。
初冬修剪时,在主干上选择3-5个分布均匀、长势旺盛的枝条做主枝,将其余分枝点以下的所有侧枝全部疏除,注意剪口要平,并对所留主枝保留40-50厘米长度进行短截。翌年,每个主枝上可保留2-3个侧枝,将其余侧枝全部疏除,所留侧枝长势一定要强壮。这样既树冠丰满,又通风透光,减少干枯枝的出现及病虫害的发生。
白蜡树树干基本骨架形成后,以后每年只需对过密枝、干枯枝、病虫枝、下垂枝进行疏除即可。白蜡树易受白蜡吉丁虫、蚜虫、天牛等危害。早春白蜡树芽萌动前喷石硫合剂,每10天喷1次,连续喷两次,以杀死越冬病菌。发病期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与任意1种杀虫剂混配,进行树干涂药,防治白蜡树流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