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40C不锈钢的应用普及,不锈钢着色工艺需求逐步得到重视,目前不锈钢不仅可以着黑色,还可以得到蓝色、绿色、褐色、橙色等颜色。
440C不锈钢表面去除氧化膜厚,采用铬酸-硫酸等溶液处理,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膜的颜色随厚度变化而变化,同时与材料的成分和表面处理方法有一定关系。
常用不锈钢中,奥氏体不锈钢适合着色处理;而铁素体由于着色溶液有腐蚀倾向,得到的色彩不如前者鲜艳;马氏体耐腐蚀性能更差,仅能得到灰黑或黑色的表面。
440C圆钢钝化处理:
钝化实际上就是替代防锈油的一种现代工艺,它的原理是利用钝化液的氧化性物质促使金属表面活泼的金属离子转变成钝化态,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达到金属防锈的效果,金属与氧化性质作用时,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这层膜就叫做钝化膜。
①按热能来源分类:电阻炉、燃料炉。
②按工作温度分类:低温炉(<650℃)、中温炉( ≥650-1000℃)、高温炉(≥1000℃)。
③按炉膛介质分类:空气炉、浴炉、可控气氛炉、流动粒子炉、真空炉、离子渗碳炉。
④按炉型分类:箱式炉、井式炉、台车式炉、推杆式炉、转底式炉、振底式炉、传送带式炉。
⑤按工艺用途分类:正火炉、退火炉、淬火炉、回火炉、渗碳炉、渗氮炉、碳氮共渗炉。
⑥按作业规程分类:周期作业炉、半连续作业炉、连续作业炉。
440C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室温或高温条件下,抵抗各种腐蚀性介质对它进行化学侵蚀的一种能力。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主要在于耐腐蚀性。金属材料抵抗周围介质腐蚀破坏作用的能力称为耐腐蚀性。
因为金属构件的承载条件一般用各种力学参量 (如应力、应变和冲击能量等)来表示,因此,人们便将表征金属材料力学行为的力学参量的临界值或规定值称为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如强度指标、塑性指标和韧性指标等。
440C金属焊接性是金属材料本身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主要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包括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参数和结构形式等),能否获得焊接接头的难易 程度以及该接头能否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可靠运行。
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焊接接头的接合性能,即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能否得到而无缺陷焊接接头的能力。
易淬火钢是指在焊后空冷条件下容易淬火形成马氏 体等淬硬组织的钢种、如调质钢和 中碳钢等。
完全淬火区。受热温度处于固相线到A,之间,此区由于晶粒长大,得到粗大的马氏体,如冷却速度不同,还可能出现马氏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淬火组织容易产生脆性和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