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不锈钢。钛稳定化的奥氏体不锈钢,添加钛提高耐晶间腐蚀性能,并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可用低碳奥氏体不锈钢代替。除高温或抗氢腐蚀等场合外,一般情况不推荐使用。
440C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在可淬硬性不锈钢、不锈钢中硬度高,硬度为HRC57。主要用于制作喷嘴,轴承,阀门的阀芯、阀座、套筒、阀杆等。
在仪表中,结合通用性及成本问题,常规的奥氏体不锈钢选择顺序是304-304L-316-316L-317-321-347-904L不锈钢,其中317较少用,321不推荐,347用于高温抗腐蚀,904L只是个别厂商部分元件的默认材质,设计中一般不会主动选择904L。
马氏体不锈钢: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体心正方结构;
常见的马氏体形态:板条、片状;
马氏体形态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形成温度,而形成温度又取决于奥氏体中碳和合金元素的含量;对于碳钢来讲,含碳量增加,板条马氏体数量相对减少,片状马氏体数量相对增加;
特征: 具有高强度、高硬度;
由奥氏体冷却(淬火)形成,它不是一种平衡组织,在加热到80~200℃情况下很容易分解;
珠光体:铁碳合金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
特征: 呈现珍珠般的光泽;
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
-----------------------------------------------------------------------------------------------------------
由于热加工温度不当引起的带状组织:在锻造时,热加工停锻温度位于两相区时(Ar1和Ar3之间),铁素体沿着金属流动方向从奥氏体中呈带状析出,尚未分解的奥氏体被割成带状,当冷到Ar1时,带状奥氏体转化为带状珠光体,这种组织可以通过正火或退火的方法加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