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土矿实际上是指工业上能利用的,以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或一水硬铝石为主要矿物所组成的矿石的统称。铝土矿是目前氧化铝生产中主要的矿石资源,世界上99%以上的氧化铝是用铝土矿为原料生产的。
碱法生产氧化铝,是用碱(NaOH或Na2CO3)来处理铝矿石,使铝矿石中的氧化铝转变成铝酸钠溶液。矿石中的铁、钛等杂质和绝大部分的硅则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将不溶解的残渣(常含有大量氧化铁,呈红色,习惯上称为赤泥。)与溶液分离,经洗涤后弃去或综合利用,以回收其中的有用组分。纯净的铝酸纳溶液在合适的条件下分解析出氢氧化铝,经与母液分离、洗涤后进行焙烧,得到氧化铝产品。分解母液可循环使用,处理另一批矿石。
联合法拜耳法和碱石灰烧结法是目前工业上生产氧化铝的主要方法,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和运用范围。而当生产规模较大时,采用拜耳法和烧结法的联合生产流程,可以兼有两种方法的优点,而消除其缺点,取得比单一的方法更好的经济效果,同时可以更充分利用铝矿资源。联合法可分为并联、串联和混联三种基本流程,它主要适用于A/S7~9的中低品位铝土矿。我国铝土矿资源特点是高铝高硅的中低品位的一水硬铝石矿,采用的生产方法是烧结法和联合法,联合法中的拜耳法(溶出温度高,苛性钠浓度大)也不同于国外处理三水铝石型铝土矿的拜耳法(溶出温度低,苛性钠浓度小),所以,我国氧化铝生产与国外相比能耗高,成本高。
即用硝酸、硫酸、盐酸等无机酸处理含铝原料而得到相应铝盐的酸性水溶液。然后使这些铝盐或水合物晶体(通过蒸发结晶)或碱式铝盐(水解结晶)从溶液中析出,亦可用碱中和这些铝盐水溶液,使其以氢氧化铝形式析出。煅烧氢氧化铝、各种铝盐的水合物或碱式铝盐,便得到氧化铝。
四、热法适于处理高硅高铁铝矿,其实质是在电炉或高炉内进行矿石的还原熔炼,同时获得硅铁合金(或生铁)与含氧化铝的炉渣,二者借密度差分开后,再用碱法从炉渣中提取氧化。
广东省工业分析检测中心中心主持制订了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隔热型材传热系数测定方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铝合金建筑隔热型材节能认证技术规范》和中国节能产品认证规则《铝合金建筑隔热型材节能认证规则》,填补了我国在铝合金隔热型材节能环保评价和认证体系的空白。同时该中心积极开展面向生产企业、质量监督部门和消费者的产品节能认证宣贯会议和培训,根据节能认证技术规范和认证规则面向生产企业开展节能认证工作,带动和铝型材门窗、幕墙等行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广东省工业分析中心承担的节能、低碳和环保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发改委低碳认证试点项目《铝合金型材产品低碳认证》、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项目《新一代节能铝-合成木复合型材的研发生产与工程示范》、佛山市科技项目《铝合金环境友好型钼系非铬化学转化处理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节能型铝合金导线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铝加工业节能降耗及三废资源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广东省低碳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碳排放交易体制机制》、佛山市项目《南海绿色铝型材产业标准联盟试点》、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创新项目《铝合金建筑隔热型材节能性能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和《金属材料测试新方法研究评价与应用》等8项。《铝加工业节能降耗及三废资源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通过对铝加工行业高能耗装置和工艺进行技术改造,设计开发了燃油铝熔炼炉蓄热式燃烧系统、节能高频开关电源及有源滤波装置等技术,在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豪美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建立了高能效环保新型铝熔炼炉、供用电与电能质量控制、铝型材加工废水循环利用等示范工程,技术成果向全国铝型材行业推广应用,以全国年产1000万吨铝型材产品,及铝材成品率80%估算,需熔铸铝锭1250万吨,按项目产业化应用实测的单位产品能耗计算,一年可节省能源33.81万吨标煤。实施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改造后,每年可节约标煤250.94吨,可减少CO2排放700吨以上,减少SO2产生3.34吨,减少SO2排排放0.5吨,减少NOX排放6.78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华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1988年通过计量认证的,被确认为法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被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授权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华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我国从事金属材料、冶金产品、化工产品、再生资源质量检测、欧盟环保(RoHS)指令的有害物质检测、金属材料综合利用检测与咨询、评价以及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的机构。中心现有高、中、初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约100余人,其中教授有14人,工程师27人,硕博士20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占60%。主要仪器设备有电子探针、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离子质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大型光栅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氮氧测定仪、碳硫测定仪、光电直读光谱仪、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拉力试验机、疲劳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硬度计等300余台套,总资产约38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约4000平方米。中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累计申请专利1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件。承担国家、省级各类项目5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200余项,发表专著5部,发表论文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