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黄骨鱼鱼出血病药烂身药,鱼烂鳃药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生态及环境因素
   经调查发病池都有以下的共同点:
   1、发病池多数是老鱼池。因这类池塘已多年不清塘,塘底淤泥普遍增厚,容易导致病原滋生,鱼类缺氧。
   2、较多的鱼池年初放养时,鱼种未经消毒,渔民预防鱼病意识薄弱,以“以防为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食物较脏,鱼类吃剩的残渣未及时清除,食场不消毒。饲养管理不善,饲料不新鲜,投饲量忽多忽少。
   4、水质:目前鱼池放养密度高,施肥量也多,且投放大量未经发酵的有机物如禽畜粪肥等,造成相当部分发病鱼池水质恶化,又不及时采取换水增氧,促进病原体滋生,引起鱼类大批死亡。
   5、气候:气候变化异常,可能引起水质突然改变,影响鱼体健康,也可能是导致鱼类发病原因之一。
   6、寄生虫:该病发生前,相当部分池塘有锚头鳋、鳋病的流行,虽经治疗好转,但这可能成为疾病突然暴发的诱因之一。
   7、很多鱼池本来死亡不多,动网后就发生大批死亡,因此,动网擦伤鱼体是加剧病情恶化的因素。

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赤皮病是鲤鱼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该病主要危害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 但是以水温25—30C时为流行盛期。
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离群游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面积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为明显。鳍充血,尾部烂掉,形成“蛀鳍”。鱼的上下鄂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有时鳃盖烂去一块,呈小圆窗状,出现“开天窗”。在鳞片脱离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寄生,加重病势。发病几天后就会死亡。
治疗方法:
全池泼洒红煞星,即每瓶用2-3亩/每米水深,连续2-3天
同时投喂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氟苯尼考粉+肝胆康泰+三黄散,连用5-7天

带菌鱼是烂鳃主要的传染源,还有曾经被得过烂鳃病的鱼污染过的底泥和水源也是导致烂鳃发生的源头,水中病原越多、水质越差、底质越差、鱼密度越大,此病就越容易暴发与流行。
  烂鳃病原体:一般认为烂鳃病是由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粘液球菌、车轮虫、指环虫、粘饱子虫等引起的。
  烂鳃病症状:病鱼鱼体和鱼头发黑,鳃盖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常成糜烂状或者有一圆型通明的小窗,鳃丝肿胀或者充血发黑,黏液增多,末端残缺等症状。
病因:
细菌性烂鳃:因细菌感染而引起鳃丝糜烂的疾病,发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有肿胀,有鳃丝鲜红与乌黑界限;随后鳃丝出现坏死、腐烂,有贫血与失血症状,有淤泥和开天窗,应根据病情轻重来对症下药(根据水质与鱼大小、体质,还有当时季节天气的情况来考虑该下什么药)。
  鳃霉性烂鳃:因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鳃丝内有黑色丝状,严重时鳃丝内有枯树状物质。该疾病会影响鱼鳃丝的正常功能,当水质恶化、天气突变引起水中氧气降低时,鱼易浮头。
  寄生虫烂鳃:从鳃上观察是什么类型寄生虫引起鳃部损伤和损伤的程度,蚤等可以通过眼睛判断,但是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要用显微镜确诊,再根据轻重来对症下药,杀虫后需对水体杀菌,预防受过伤的鱼被细菌感染再次受伤,过后注重水质调节,鱼体内服调理。
  营养性烂鳃:正常鱼的鳃丝是鲜红色,营养性烂鳃会使鳃丝肿胀并且发黑,有人会说水环境恶化与药物的刺激也会使鳃丝肿胀和发黑,所以需要正确判断与诊断(以鱼体内部来确诊),这样可选用抗应激药物与内服中草药、营养方面的药来增强鱼的体质。
  药物性烂鳃:养殖户滥用杀虫药与杀菌药、水质不好等原因,导致鱼鳃丝被腐烂,大多数鳃丝水肿呈白色、有缺损并且有细菌性感染。这个时候不能用刺激性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该病通常用温和性药物来配合水质调节,改变水质环境与营养,且还要加以内服药物来与增强营养。
  环境性烂鳃:水环境性烂鳃往往是水质分层与水质有机质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使水体呈黄浊色,因天气突变导致水体缺氧而引起的中毒性烂鳃。一般症状是,鱼在天气变化当天有浮头现状;第二天吃食减退、没激情;第三天出现靠边,烂鳃,死鱼的现象。
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坚持每15天调1次水,控制水的稳定性。在鱼病流行季节,草鱼运输与分塘时,做好四消工作,防止鱼病发生;特别是150克和150克以下的小草鱼特别容易得烂鳃病,往往是水质与塘泥的原因引起草鱼鳃丝功能减退,且这种水环境特别容易发生由指环虫、车轮虫、还有细菌等引起的烂鳃;调水改底是根本,发现吃料情况异常时(比如炸群,发现草鱼打转、一群一群、沉底吃料,就得引起高度注意,抓鱼诊断,采取用药措施预防。
  治疗:要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烂鳃。如果是细菌性烂鳃,可以全池泼洒红煞星,即每瓶用2-3亩/每米水深,连续2-3天。同时投喂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氟苯尼考粉+肝胆康泰+三黄散,连用5-7天

草鱼烂鳃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常常并发肠炎,有的时侯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死亡率一般50%~60%,有时高达80%。
(2)症状: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靡烂,脱落。腮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有的鱼并发肠炎,解剖肠出血,亦有溃烂的斑点。轻者有食欲,重者无食欲。
(3)治疗: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洒药红煞星2-3次,内服恩诺沙星+肝胆康泰+三黄散+大蒜素

对于细菌性引起的爆发性出血病,治疗时需要内服外用一起考虑,内服抗生素和提高的药品,外用杀菌调水的产品需要根据池塘水质条件和病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全池泼洒红煞星,即每瓶用2-3亩/每米水深,连续2-3天
同时投喂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氟苯尼考粉+肝胆康泰+三黄散,连用5-7天

赤皮病: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因捕捞、运输、放养等人工操作或被寄生虫寄生而受伤后,被病菌侵入引起发病。病鱼表现为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的基部充血,鳍条充血或鳍条腐烂呈扫帚状。

肠炎病:该病的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当水质环境变化、投喂变质饲料或不正常投饲时易引起此病。患病的鱼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红斑,肛门红肿,轻轻挤压腹部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粘液,内壁糜烂。

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细菌病,该病发病急、传染快、危害品种多。病鱼特征: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腹水并有溶血现象,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鳃丝苍白,末端腐烂,肠管内无食物。

红煞星
【产品名称】饲料原料 液体大蒜素
【成分组成】大蒜素、溶菌酶、渗透剂、增效剂等
【产品感官】液体,色泽均匀,无发霉,有大蒜所特有的刺激味和辛辣味。
【产品特点】 抑制病菌。
1、对水产动物体表的水霉,鳃霉有的剥离分解作用;
2、修复伤口,对各种水产动物因真菌、细菌、霉菌引起的红斑、皮肤病、打印、赤皮、烂尾、溃烂、腐皮、肤霉、脱粘、白头白嘴、烂鳃、水肿、出血等引起的各种伤口能快速愈合;
3、快速净化水体,从而抑制降解水体中的各种杂菌及病原体,给水产动物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生长环境。本品定期使用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发病率。
【适用对象】海、淡水体。
【使用方法】稀释后投料区集中泼洒,或全池泼洒。
【推荐用量】1.中后期每亩•1米水深用30~50ml;视情况可连用2次;  
2.放苗后每瓶用5~8亩•1米水体;
【注意事项】1.使用后注意池塘溶氧;
2.包装物使用后集中销毁。
【包装规格】200ml/瓶
【保 质 期】18个月。
【贮 藏】通风、阴凉、干燥处存放。

河南金九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黄骨鱼鱼出血病药烂身药,鱼烂鳃药”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黄骨鱼鱼出血病药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水产渔药/水>水产消毒剂>黄骨鱼鱼出血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