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技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萌芽。秦统一中国后,吸收各国角抵的优点,形成了一种娱乐性的杂技节目——角抵戏。
中国杂技的艺术特色,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特别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中国杂技艺人,即使是表演古彩戏法的演员也都要有扎实的武功基础。
第二是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显示了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如“走钢丝”中种种惊险的表演,都要求“稳”。
第三是平中求奇,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从无到有,显示人类的创造力量。
第四个艺术特色是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相辅相成。能表现这一艺术特色的是“蹬技”节目。
第五是超人的力量与轻捷灵巧的跟斗技艺相结合。例如,在当代的《千斤担》节目中,一位老演员手举脚蹬同时举起四付石担和七、八个演员,负重达千斤以上,表现了超人的力量。
第六是大量采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富有生活气息,显示了中国杂技与劳动生活的紧密关系。
第七是古朴的工艺美术与形体技巧的结合。例如,“耍坛子”、“转碟”等表演把中国的瓷绘艺术与杂技交融在一起。
第八是中国杂技有着的适应性,表演形式、表演场所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第九是中国杂技有着严密的师承传统,又与姐妹艺术关系密切。中国杂技的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但同时它又从戏曲、舞蹈、武术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
这些艺术特色构成了中国杂技的特魅力。
杂技除了惊险刺激,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愉悦传递给观众,“滑稽表演能够把杂技技巧与幽默结合起来,既好看又有意思,还可以与观众互动,拉近距离” 。宁根福也认为,杂技应该既有观赏性,又有趣味性,“就像做菜,没有调料,就不好吃,滑稽之于杂技其实就像调料之于做菜一样,是可以‘调味’的” 。
吴桥杂技就正是把这些融合在了一起,不做只在视觉上刺激的冲击性节目,要能够深入人心的热点,在幽默和滑稽的表现手法中融入了顶缸、爬杆、车技等各种惊险的杂技元素,剧中两个厨子的吵架斗嘴、大厨抓公鸡等桥段都借由演员的肢体幽默让观众笑得合不拢嘴。
事实上,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勤劳勇敢的民族也在取长补短。单就杂技艺术方面来说,2008年以来,中国杂技家协会和江苏省文联已接连举办两届美式滑稽培训班,培训了全国各杂技院团的50多名演员。
马戏团表演是一项具有高难度的活动,所以说这些令我们大饱眼福的活动都离不开我们马戏团表演的演员们的兢兢业业和努力付出,才有我们的长见识一说。
海洋动物表演每一场精彩演出的背后,都离不开动物驯养师的辛苦付出。记者走基层,今天走近动物驯养师,切身感受他们的苦与乐。
上午八点钟,驯养师准时开始忙碌的一天。项任务便是为海洋动物们准备饵料。由于五一期间表演场次比平时有所增加,多达到一天八场,她和同事们要为20多只大型海洋动物备足600多斤的食物,解冻、消毒、分类,要花上近一个小时。
“我每天要处理大约18公斤的饵料,有青鱼,多春鱼,笔管鱼。”
准备完饵料,驯养师便匆匆来到白鲸表演场,由于表演是为节日特别推出的双人双鲸,难度比平时有所增加,在完成对白鲸的例行医疗检查和稳定性训练之后,驯养师们还开了个碰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