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俗称黑鱼,它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是中国人的'盘中佳肴'。
黑鱼鱼苗培育到6厘米左右的小规格鱼种后需要更多的饲料和更大的活动的空间,如果不及时换池养殖,常因密度过高,水质变化更大更快。将会影响鱼种的生长速度,或使体质下降,规格分化增大,食弱现象增加,发病率提高,直接影响鱼种培育的成活率。如果直接投放到大塘养殖,饲养管理难度增加,分养工作难以进行,更容易造成摄食不均匀、食弱等现象,使成鱼养成率低,养殖效果差等。因此,小规格鱼种还需要进一步培育成体长10~12厘米,甚至1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的活动能力更强,对外界反应灵敏,不易被比其大的乌鳢所吞食,同时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了,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然后再投放到其他各种鱼塘进行混养、单养或集约化养殖等。
黑鱼苗养殖注意事项:
一、清塘
新挖池塘养鱼普遍泥水浑浊,影响鱼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10-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时也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用量是每亩池塘每次20-30公斤化水遍洒全池。
二、套养
黑鱼是肉食性鱼,只有黄鲢和鲫鱼或杂交鲫鱼适合与黑鱼套养。如果是一斤3-4条黑鱼的话,这个苗放鲫鱼2两以上,黄鲢放1两以上较适宜。
三、其实是防治鱼病。对鱼体、饵料台(场)、工具等进行经常性的消毒清理,以消灭病原提高鱼体的抗病力。一旦发现鱼病,应及时对症采取措施治疗。
四、勤巡塘
防止浮头与泛塘。新挖鱼塘鱼类的溶氧等生态环境的改良时间较长,应加强早晚巡视,勤注新水。池塘要做到无杂草、无渣屑、无残饵等,在阴雨连绵或遇天气闷热情况下,易浮头甚至泛塘死鱼,应及早采取措施消除。
单养乌鳢的饲料有以野杂鱼为主的鲜动物饲料和以鱼粉为主的人工配合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