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灭微以不适合长期防疫发展的需要
就以当下的防疫工作来讲,我们主要以强氧化、紫外线、高温、酒精蒸发脱水四种传统灭微方式为主。其中,84消毒液、酒精是我们常见的灭微工具。虽然传统的灭微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杀灭细菌病毒,但有一定局限性,喷洒不到的地方无法杀灭细菌病毒。不光如此,陶明章先生也讲到:尽管这些方式使用较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对人的口腔、鼻腔、眼睛等器官具有刺激性,人需回避,对人的工作、生活影响,只能实时杀灭病毒,不能长期的、持续的杀灭病毒。要以长期防疫形势来看,人无需回避的可持续的灭微方式,即无害灭微,成为当务之急。
负离子无害灭微有望成为长期防疫理想的方式
什么是无害灭微呢?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李慧女士对此解释到:“无害灭微,就是指把物体上、空气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通过非高温、非氧化、非蒸发的方式,在人无需回避、对人无害、不影响工作生活学习等活动的前提下灭杀的方法。目前,无害灭微常见的方式是负离子无害灭微。在这其中,小粒径负离子的效果尤为。”
负离子是一种自然因子,长期存在于空气中,无色无味,但每当我们来到森林、海边、瀑布等地方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神清气爽,这就是负离子的作用。负离子在医学界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和提高人体力具有的作用。
负离子可从两方面实现无害灭微。一方面,负离子可以快速净化空气,去除空气中的pm2.5和气溶胶,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另一方面,负离子可使病毒衣壳内外电位发生变化或颠倒内外电位极性,将其灭杀。整个过程人无需回避,特别适合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国内严重的时期,武汉方舱医院就采用了负离子无害灭微的方式,其效果是显著得到肯定。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林金明先生在其编著的书籍《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中明确指出:小粒径的负离子较为活泼,迁移距离远,可以穿透人体血液屏障,在含有高浓度的负氧离子的空气中,直径1μm以下的微尘、细菌、病毒等几乎为零;同时,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负离子可以提高机体功能,参与血液循环,活化网状内皮系统,提高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改善机体反应性,提高人体力。因此,小粒径负离子不光灭微效果显著,对人体健康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在《2020年届负离子灭活病毒暨无害灭微研讨会》会议上,通过各方代表达到共识,由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论证的小粒径负离子无害灭微效果显著,且可以起到长久持续的灭微效果。据陶明章先生指出,现在的小粒径负离子生成技术已问世,是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ZL2.6)、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ZL2.7)、离子变换器技术(ZL2.8)三种技术,并取得多家机构认可。长期防疫的形势来看,负离子无害灭微有望成为长期防疫理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