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监测
裂缝监测应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变化程度,需要时还包括深度。裂缝监测数量根据需要确定,主要或变化较大的裂缝应进行监测。
裂缝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
1.对裂缝宽度监测,可在裂缝两侧贴石膏饼、划平行线或贴埋金属标志等,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的方法;也可采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法、摄影量测等方法。
2.对裂缝深度量测,当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凿出法和单面接触超声波法监测;深度较大裂缝宜采用超声波法监测。
3.应在基坑开挖前记录监测对象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和深度等情况,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
裂缝宽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长度和深度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基坑监测发现问题如何处理?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通知有关各方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
(2)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3)基坑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出现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4)基坑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地下裂缝、地面下陷;
(5)基坑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6)冻土基坑经受冻融循环时,基坑周边土体温度显著上升,发生明显的冻融变形;
(7)出现其他危险需要报警的情况。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基坑监测
1.位于大型地下设施安全保护区的范围内,如轨道交通。
2.城市生命线项目。
3.质优的历史保护建筑。
4.设备工厂,有特殊要求。
5.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或有其他特殊要求。
基坑监测的目的
(1)基坑监测能够实时的了解整个基坑的稳定性,使得参建各个单位能够非常清晰直观地把握基坑的工程质量。
(2)通过监测数据对基坑进行动态分析,预测基坑发展趋势,基坑工程的安全。
(3)信息化施工的必要性。
(4)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反馈,使得设计更加全面,施工更为安全。
(5)通过反演分析法修正各项参数和经验公式,为基坑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
基坑监测的内容包括它的支护结构以及施工的一个情况,地下水的一个质量问题,包括周围的一些建筑物,还有周围重要的一些道路,以及基坑底部和周围的土地都需要进行监测,也就是说这些都属于抨击监测的对象。并且,监测完之后要出示相应的监测报表和监测报告,在监测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合理的监测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工作。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摸清水土流失类型、强度与分布特征、危害及其影响情况、发展规律、动态变化趋势,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以及科学、合理、系统地布设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