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乳山市府前路中学开展生本教育研究以来,生本教育理念就在各个学科组落地生根。去年以来,府前路职工学改变研究思路,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三环六步小板块教学整体构建”的基础上,教师进入个性化提升的新境界。循成长规律,塑个性教师。
2011年该校在课堂重建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历经五年的实践研究和打磨改进,终研创出“自主诊断式‘3+4’小板块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着力点在于达成“目标与教学一致性”的课堂建构。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应用,这一研究成果给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催生了新的效益。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2015年下学期,学校引进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的生本教育理念,学习了生本教育实践名师荆志强的实践之路,开始探索由师本教育的连动式机制走向生本教育的激发式机制,让学生像开动汽车一样,借助老师给的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在以往“自主诊断式‘3+4’小板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责成骨干学科组从“生本课堂结构建设研究”“课节内容小板块切分研究”层面,按“调研预设——试课改进——观课验证——打磨完善”的思路开展有效研究。经过两个学期的打磨,初步形成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三环六步小板块教学整体构建操作方案”。
2016年,立足学校实际情况,该校探索出因地制宜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三环六步小板块教学模式,正是以“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为理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皈依于学,让生命自己行动。我们落实了“我的课堂我做主”,把课堂模式的构建和教学个性化处理策略主动权还给教师,关注青年教师的个性差异,提升课程自主研究的能力。创新教研思路与教研品质的再提升,实现了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再提升。
为了青年教师智慧前行,该校实施“内培外学,多轮驱动”的教师培训发展路径,推动青年教师向着的方向发展。通过“多轮跟进,培养骨干”,实现教学优势的互补,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思想的碰撞,有效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教师个性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课程建设和创新的需要。该校主要通过自我反思、自我结构剖析与计划拟定、自我发展计划实施和方向调控等途径来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生本课堂的实验研究,全面提升教师新发展。打造一支集学习、工作、研究为一体的科研化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科有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
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策略研究必需通过教师切实有效的实践才能得出。我们的做法是:打造序列化“双线并进式集体备课”“双研并轨式主题教研”“研训并行式教研活动”研训一体化教研模式,打磨府前路学校青年教师个性化研训特色。
单元备课固定集体教研日,各学科各年级组在备课组长的下,开展双线并进式集体备课活动。具体流程是:整体规划、前置准备、教材疏通、二次备课。前置准备阶段主备人备研,其他成员研读材料,圈点批注,提出预设性意见、建议以及自己的疑惑,准备研讨时发言交流。教材疏通的内容有知识点研讨和、难点、疑点、考点、易错易混点研讨。二次备课研讨的核心是以学案为载体,研讨解决“怎么教”“怎么学”“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即时教研,分首课反馈、课后反思、对比讲评三个阶段。每一轮课,首课执教教师要反馈教学情况,内容可以是对教学中出现的亮点进行捕捉,也可以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升,还可以是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剖析等。备课组长要组织青年教师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措施。一轮课结束后,备课组长要组织青年教师根据课堂授课、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目标达成率,反思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点及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选编针对性强的回测练习题。备课组长要组织青年教师针对作业、练习中的问题,对比教学情况,共同确定讲评的、难点,找到讲评的突破口、具体方法。
主题教研是大学科组开展的教研活动。根据生本课堂研究的定向培养梯级目标,学科辅导员每两个周至每月一次组织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定向、互动、实践、提升四步,促教师在生本课堂教学实践中成长。定向就是主题,确定研训的主题或问题。根据年度研究主题,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具有普遍性的、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教研主题。在此基础上,制定研究计划,确定观察点,并安排好具体活动时间,做好活动前期准备。互动就是交流、辨析,对问题进行分析,对解决的方法进行剖析,并提出问题解决的预设措施,进行思维的碰撞。实践就是课堂教学检验,来验证解决问题方法的假设。提升就是回思总结,形成研究成果。学科辅导员在校园网络论坛上建立主题帖,教师针对教研主题,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形成反思,发布在“校园网络论坛”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广泛深入的实践探讨。
教师教研的高度在于学校决策的高度和的高度,更在于具体研究过程中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度,就如同指挥一艘航船一样,在选准了航道、升高了篷帆之后,还要一路驶过激流险滩。我们从细处下功夫,实行教研过程的跟踪指导。“三级”联动,层级管理,抓细“生本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展,提升课题研究品质,打造教研。“三级”指校长室——科教室——学科组,三者构成了层级管理线,也组成了研究共同体。校长亲自挂帅,直接参与微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申报把关、成果验收等全过程调度与指导,强化了教科研的力度和实效;创造性地组织微环节、微讲座培训,开展微课题调研,为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指导和过程督导。这样既有决策层的方向调控,又有管理层的有效,加上实施层的真抓实干,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并在实践探索中实现了共同成长。
开展“三我活动”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一是我看我自己,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教研后能进行自我反思,查问题找优点,迈出自我发展的步;二是我学身边的人,寻找学科组内的榜样,学人所长补已所短,打造自己特的教学风格;三是我学做名师,通过学习他人,向名师奋进,成就明日之星。通过“近发展区”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自愿选择发展方向,做有个性的幸福教师。
在组和校领导的下,生本课程体系已初步架构,教学模式已凝炼生成,生态评价已初步确立。通过几年的持续改进,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的变化,教师从课程建设的视角理解教学过程与个体成长,改进或重构有教育思想和研究支持的课堂教学原则、策略或模式。我们开展“三级建模”,提炼“范式”。在学校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了学科建模,生成了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个人建模是在二者的基础上根据生本研究的内容,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如,语文组丁老师的阅读课“巧点拨、深追问”个性化策略;数学组张老师的“基、典、变、拓、升”习题梯度化设计策略;英语组于老师的层递式写作教学策略;化学组单老师的“一引二合三梳四馈”小组合作策略;物理组王老师构建了“三五一”智慧微课堂等。呈现出各具特色的个性化课堂文化,课程开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攀升,一大批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新理念已逐渐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教育的发展依赖教师的成长,府前路学校架构起了教师个性化发展保障机制与教师个性化发展运行机制。营造教师发展的生本文化氛围,强化教师个体实践,从坚守到创新,创造极富个性化的教师发展成果,将自己特的教学主张融入自己的课堂,形成了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风格。
网络阅卷系统
网络阅卷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