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具有成功实施过类似项目经验的技术队伍,才能本项目的成功。项目承建方要集中一批有经验的实施技术人才参加项目组。这些技术工程人员,除了自身具有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能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和相互支援的作风。
为项目的实施,建立由项目总负责人(项目经理)负责,系统总设计师技术把关,分组,具有成熟案例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开发,监控的质量技术体系。
从工程整体实施过程来看,每一个开发阶段的实施,都由有项目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实施和全面管理控制。有过成功的经验,才能准确把握项目的技术关键和难点,把问题消灭在产生之前或萌芽中,充分项目实施的成功率。有了成功实施的技术队伍,才能项目的质量和性能。
设计和开发输入:项目经理在充分考虑业主的要求,合同及技术附件要求及国家、行业规定和标准的基础上,确定设计的输入要求,形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开发项目组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设计输入”的内容进行评审,以确保设计输入是充分的和适宜的。
设计和开发输出:项目经理根据《软件项目计划》的要求,按产品设计程序分阶段提供经过评审的软件产品、验收标准、使用说明书等全部设计输出,并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设计输出文件发布前应予以评审,并经过授权人的批准。
设计和开发确认:为确保产品满足业主要求,在产品交付前进行产品的设计确认。确认结果和跟踪措施应予以记录。设计确认常采用系统验收测试+鉴定会的方法。在设计确认之后,进行产品发布,由产品经理批准,由软件配置管理员实施。
质量控制:软件开发阶段划分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形成基于里程碑的软件开发质量控制体系,每个里程碑都是一个质量控制节点,这些质量控制节点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全过程,从而构成软件开发的质量控制体系。
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中的QA活动依据一整套的规范来进行,在每个里程碑结束时质量控制机构SQA(由技术质量部和测试小组组成),根据相应的软件开发管理规范及应用要求对阶段成果进行评议控制,确保应用开发的顺利进行,及交付的应用系统能够满足业主的使用需要,确保交付的系统能够代表项目承建方的整体技术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规避软件开发风险。
实施预防与校正措施,目的:制定有效、切实可执行的预防和校正措施并贯彻执行。对业主方项目组提出的意见明确处理规程,积极预防不合格的现象发生,校正已发生的不合格现象。
工作程序:预防为主、采取预防措施。根据项目实施进度,预防项目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出现问题(不合格现象)、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同时,分析不合格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控制不合格现象的影响范围,同时控制不合格现象再次发生。及时记录故障现象,制定出文档,以备以后查询。预防与纠正措施要经过双方共同评审。
项目实施的组织安排:项目组织结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项目实施团队,项目组织结构图。项目人员安排,提供项目主要人员的名单,并且附录人员基本情况介绍和在本次工作中的职责。实施计划,根据项目要求,在项目要求时间范围内,完成项目初步实施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