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网站、商城开发、教育类网站建设、机械类网站、企业官网、网站定制、LOGO设计、UI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等开发业务,详情咨询:1548622089 电话:
深知苹果产品理念的用户都明白,苹果这一次错失智能家居的机遇其实一点都不意外。以iPhone为核心打造的苹果帝国,库克当时发布Homekit系统之时,就只是单纯为了给予iPhone一个更多的使用场景。14年用iPhone控制Apple Watch,用iPhone控制搭载了Homekit的智能家居,一直都特别贴合苹果的产品理念!在Echo音箱未诞生之时,谁也无法想象音箱搭载语音助手,再加其技能指令,是可以打开人们对智能家居的憧憬。
当苹果发布Homekit的远大愿景的时候,吸引了小米雷军的注意力,一直走跟随苹果路线的小米,在智能家居这块领域,雷军挖到了不一样的金矿!在2014年,当时的智能家居领域基本上就分为两派“苹果派"与"小米派"。
苹果派的Homekit在笔者看来大问题是不接地气,其联合众多的电器品牌也只是为苹果站牌,在Homekit上他们并没有多发力,就算到目前为止,市场上支持Homekit的智能家居产品仍然。鲜有的几款产品也是价格非常昂贵,比如飞利浦的那款智能灯Hue售价达799元1个。
不同于苹果,小米的雷军一直都非常笃信平价产品理念,其1999的性价比更是令小米手机一炮而红。小米的智能家居米家从小米盒子、到插线板、再到摄像头以及去年的IH电饭煲,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小米依赖着MIUI系统而搭载的家居智能生态圈,走的比苹果iPhone更可靠,更贴近群众路线。
小米多款智能家居产品一经推出,就打爆了市场,成为市场细分领域的羊!简洁的产品设计+平民的价格,是它能走向用户家庭的大原因,相比苹果Homekit产品的定价,小米的产品简直是便宜到了烂大街,其产品质量也是有品牌。在普及智能家居进入用户家庭的贡献里,小米比苹果更值得尊敬!
苹果为什么做智能音箱?
Echo的,引起了苹果的注意,基于Homekit平台的iOS,急需要一款硬件来支撑起智能家居的场景。在智能家居的这波浪潮风波里,Google下海,亚马逊,苹果无心再当一个旁观者。苹果做智能音箱的大原因是怕被人工智能浪潮所取代,苹果作为移动互联网大的赢家,苹果的帝国生态一切都是围绕着iPhone展开,苹果做Homekit的策略没错。凯文凯利曾说过颠覆往往来自于行业之外而非行业之内的竞争对手,苹果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在智能家居领域被做电商的亚马逊将一军,并且Echo所突围的方式是那么令人匪夷所思。
Echo可怕的地方在于打破了以前人们使用智能手机App+屏幕+手机的方式,用智能音箱+语音助手+技能指令,全新构建了一个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它的核心不再是手机,而是语音助手,人们开始用嘴来操控生活周边的一切,毕竟用嘴说比用手操控要简单更懒。语音助手的背后就是互联网AI大数据的大比拼,苹果的Siri发布多年,一直都被用户诟病鸡肋,傻瓜、无法理解人的正常语意,不懂人类的话是Siri也是现在普遍语音助手大的毛病。
微软的Cortana,Google的Google Now,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Alexa四大语音助手里,微软的Cortana"聪明",苹果多年前收购的Siri垫底,基本上沦为一个玩物。苹果在AI语音方面的技术积累,明显落后于其他三家。
所以这也就不难解释,苹果为什么要发大力做智能音箱,别说是AI语音,就算是当下的人们VR,苹果也没办法错过,因为基于iPhone所打造的苹果生态,清楚自己的命脉在哪里?当人们有一天不再需要iPhone,那么整个庞大的苹果帝国也将坍塌!
苹果做智能音箱有哪些优势?
苹果的用户体验仍然将是它的“法宝”。和市场上已经有的一些智能家居系统相比,苹果基于HomeKit组件和“家庭”App打造的这套系统在技术本质上并没有太多的区别,都是通过智能家电设备上的WiFi模块进行远程管理。
但在用户体验方面,相比Google Home以及Echo来说,苹果还是优势的。其上手难度很小,而且统一在“家庭”App这个用户界面上,并且可以通过Siri在iPhone、iPad甚至Apple Watch等众多类型的设备上进行语音操作,科技感提升了不少。
在安全性方面,苹果也相当出众,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都将存储在作为智能家庭控制的本地iPad或者Apple TV等设备上,不会上传到云端,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杜绝被黑客远程侵害的风险;再者在于第三方智能设备的配对方面,只要是通过了苹果HomeKit认证的第三方外设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扫描或者手工输入8位数的配对码的方式进行轻松添加,相当地方便。
另外,苹果在iOS 10中推出的“家庭”App也相当易用,其内置了设备、场景、房间和自动化四个模块,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对已经添加的智能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其中自动化模块更是可以让用户通过一些预设的条件来进行多个智能设备的场景性管理。因此,这些因素依然可以值得人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