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6树脂在加工前是有必要对材料进行干燥处理的,一般对材料在80-90度的温度进行烘烤7-8个小时,或在108℃-120℃真空烘箱中烘7小时以上。纯树脂的外观颜色白色或乳白色或微黄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晶性树脂,它可以配成任何的颜色,PA6的分子量一般在1.6-3.3万之间.PA6物理密度在1.13-1.15之间,PA6尼龙的成型收缩率为0.9%~2.1%。需注意成型后吸湿的尺寸变化。吸水率相对吸湿饱和时能吸8%.使用温度可45~110℃之间。熔点:218-290℃。合适壁厚2.2-3.6mm。PA6的机械性能中如抗拉抗压强度随温度和吸湿量而改变。因为PA6的熔融温度大概在220℃左右,所以具有较宽的加工范围。相比PA66有更好的抗冲击性和抗溶解性,但吸湿性也更强。为了提高PA6的机械特性,经常加入各种各样的改性剂。玻璃纤维就是常见的添加剂,有时为了 提高抗冲击性还加入增韧剂。 对于没有添加剂的产品,PA6的收缩率在1%到1.5%之间。加入玻璃纤维添加剂可以使 收缩率降低到0.3%但和流程相垂直的方向还要稍高一些。成型组装的收缩率主要受材料结晶度和吸湿性影响。PA6用玻璃纤维增熏忘置可以挺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囊爵燕性,玻纤含量一般为20%,耐磨填料的加入量在一定范围内不但能提高改性尼龙6的耐磨性,而且起着增强剂的作用,与玻纤起着办同效应。这是因为尼龙6是结晶性高聚物,而结晶度、晶核密度和璩晶的生长速度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很大。虽然PA6有很多优点,但它也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干燥干态条件下和低温条件下的缺口冲击性能很差,这限制了其在干燥、寒冷环境中的应用,因此对PA6在干态条件下和低温条件下的增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对近来PA6的增韧研究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尼龙6的增韧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尼龙改性的重要课题,高韧性尼龙6共混材料的获得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通过与聚烯烃及弹性体共混;掺混高韧性工程塑料;3采用无机粒子增韧。七十年代中期美国DuPont公司用EPDM 改性尼龙,开发了超韧尼龙ZetelST。通过EPR、EPDM等接枝MAH来改善聚烯烃弹性体与尼龙6的界面粘接性,所制得共混材料冲击强度基本在1000J/m左右。
PA6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世界尼龙产量接近600万t,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产量大、用途广、品种多的重要的高分子材料。但尼龙,尤其是尼龙6存在低温和干态冲击性能差、吸水率大等弱点。为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使其向高冲击、低吸水和优化加工等方向发展的研究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在很多应用领域中,对尼龙的韧性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尼龙进行增韧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PA6由德国的BASF联营公司于三十年代末期开发出来,四十年代初期正式工业化生产。聚酰胺大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酰胺基团,大分子末端为氨基或羧基,是一种强极性,能形成氢键且具有一定反应活性的半结晶性聚合物。 PA6具有的综合性能:强度高、韧性较好湿态;耐油、耐有机溶剂、耐化学药品性能好;摩擦系数小,自润滑性能优良;加工性能好,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包装、兵器、通讯、航空航天、办公机器、家电、建筑、日用品、体育用品等领域,特别是汽车、电子电气、包装等行业的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我国的应用研究较早,始于20 世纪60 年代,但是应用量一直很少,近年来,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应用量增长较快。PA6消费量将从1999 年的770kt 增至2005 年的1033kt,这两项的需求量占PA6需求总量的40%以上 。
日本三菱工程-PA6 1013GH30 BK701(PA6简介):
PA6用玻璃纤维增熏忘置可以挺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囊爵燕性,玻纤含量一般为20%,耐磨填料的加入量在一定范围内不但能提高改性尼龙6的耐磨性,而且起着增强剂的作用,与玻纤起着办同效应。这是因为尼龙6是结晶性高聚物,而结晶度、晶核密度和璩晶的生长速度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很大。虽然PA6有很多优点,但它也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干燥干态条件下和低温条件下的缺口冲击性能很差,这限制了其在干燥、寒冷环境中的应用,因此对PA6在干态条件下和低温条件下的增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对近来PA6的增韧研究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尼龙6的增韧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尼龙改性的重要课题,高韧性尼龙6共混材料的获得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通过与聚烯烃及弹性体共混;掺混高韧性工程塑料;3采用无机粒子增韧。七十年代中期美国DuPont公司用EPDM 改性尼龙,开发了超韧尼龙ZetelST。通过EPR、EPDM等接枝MAH来改善聚烯烃弹性体与尼龙6的界面粘接性,所制得共混材料冲击强度基本在1000J/m左右。
PA6日本三菱:33%玻纤增强阻燃级1016G-33;
PA6日本三菱:30%玻纤增强阻燃级1013G-30,1016G-30;
PA6日本三菱:20%玻纤增强阻燃级1013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