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物种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布兰瑞克,蓬莱柿和青皮;无花果树产量高,病虫害少,是投产快的果树之一。食用方面无花果除可以鲜食外,药用价值也很高,在明代朱橚《救荒本草》
无花果传入中国大约是在汉代,早在新疆各地栽培,至唐代(公元7世纪)才由新疆经丝绸之路传入甘肃、陕西诸地,以后传入中原。
无花果的栽培利用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世人争相栽种,在中原各地得到较快发展。当时的扦插、分株等繁殖方法,在庭院的栽培配置,北方冬季防寒保护等成功的经验一直沿袭。
10-20厘米,通常3-5裂,小裂片卵形,边缘具不规则钝齿,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细小钟乳体及灰色短柔毛,基部浅心形,基生侧脉3-5条,侧脉5-7对;叶柄长2-5厘米,粗壮;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红色。
温度
无花果不耐寒,冬季温度达-12℃时新梢就开始受冻;在-20℃时,则根茎以上的整个地上部分将受冻死亡。无花果能耐较高的温度而不致受害。
水分
无花果在生长期间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不及温度那样严格。地中海沿岸的主要地区全年降雨量为400-800毫米,生长季节(4-10月)降雨量仅为全年降雨量的1/3左右,即90-270毫米,比较适宜无花果的生长。无花果不耐涝,在滞水的情况下,很快就凋萎落叶,甚至死亡。无花果有强大的根系,比较耐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