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粪池的作用
化粪池是基本的污泥处理设施,同时也是生活污水的预处理设施,它的作用表现在:
1、保障生活社区的环境卫生,避免生活污水及污染物在居住环境的扩散。
2、在化粪池厌氧腐化的工作环境中,杀灭蚊蝇虫卵。
3、临时性储存污泥,有机污泥进行厌氧腐化,熟化的有机污泥可作为农用肥料。
4、生活污水的预处理(处理),沉淀杂质,并使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为酸、醇等小分子有机物,改善后续的污水处
泥水混合
传统化粪池的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技术路线是污水和污泥接触的模式,沉积的污泥消化降解产生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消化气,消化气的上浮作用对污泥产生扰动,消化气对污泥的扰动作用能够让污泥与生物菌群的混合更充分,有助于消化降解。但底部污泥随消化气上升,气泡逸出后,污泥又重新向下沉淀,这些上升和沉淀的污泥又重新污染污水。
在化粪池污水与污泥接触混合的技术模式下,影响化粪池的沉淀及出水水质,需要延长污水停留时间来改善沉淀效果及出水水质,污水停留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
化粪池(huàfènchí)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给固化物体(粪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时间水解。化粪池(septic tank)指的是将生活污水分格沉淀,及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的小型处理构筑物。 [1]
化粪池出水水质、杂质去除率、处理效果的实测资料不如给水与排水处理设施的测试资料。应在各地选择有代表性的类别建筑,在不同季节、同日不同时间对化粪池进、出水质、处理效果进行全面测试,且根据生活污水成分的变化进行定期测试,以丰富、完善设计资料,指导工程设计。
化粪池的停留时间是关系污水处理效果和化粪池容积与造价的重要指标。停留时间过短,则污水处理效果差;停留时间过长,又增加化粪池容积与造价,且布置困难。停留时间的取定,应兼顾污水处理效果与建设造价两方面因素因考虑到发酵产生气泡对沉淀要求的层流状态的影响,化粪池流线转折多对沉淀的不利影响,生活污水排放的瞬时变化大对进水流量均匀的影响,化粪池的停留时间应留有余地。《规范》要求:停留时间取12~24小时。实践证明:停留时间不宜少于12小时,以污水处理效果。上元门水厂宿舍区化粪池的停留时间为24小时。
化粪池作为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环保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也出现了与社会发展背离的问题,急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污泥的处置问题
按照化粪池的技术标准,化粪池的污泥清掏时间一般为90天、180天、360天, [3] 被清掏的污泥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置。但是,随着化肥的广泛使用,社会的发展,使用粪便肥料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我国污泥处置行业严重滞后,粪便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不足,我国13.6亿人每年产生超亿吨的粪便污泥,根据统计局数据,2012年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污泥只有801.4万吨。大量粪便污泥的清掏转移,造成了二次污染。因此,如果不能解决化粪池污泥的无害化处置问题,化粪池污泥就会成为水污染的污染源,化粪池问题是关系水污染治理成效的环保问题。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