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冷补料与沥青热料从成型机理来看,沥青热料用的沥青是热塑性的,而沥青冷补料的沥青是经过改性的,己经不是完全的热塑性。沥青冷补料的强度形成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摊铺,碾压时具可塑性、流动性,能被挤压至坑槽中不规则的地方。
在行车和空气的作用下使一部分溶剂挥发,沥青逐步变稠,沥青冷补料颗粒之间的分布更加紧密,空隙率减少,矿料相互的黏结更牢固。沥青冷补料的密度增大,对路面软的感觉会逐渐消失,这一过程需要7—10天时间。此后强度还会逐步增加,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其变形和强度会逐步稳定,达到或超过沥青热料冷却后的性能。
沥青冷补料与沥青热料施工上来看,沥青热料生产都是大批量的,对于路面坑槽修补都是大面积或是坑槽比较集中的情况下比较方便,但是如果坑槽破损位置比较零散,并且坑槽小修补量少、冬季及雨水较多的季节,沥青热料就不方便使用。
沥青冷补料就解决了沥青热料这些弊端,成袋包装,随用随取,受温度和天气影响少,方便及时对路面进行修补。并且比沥青热料施工更加便捷,无需加热搅拌,开袋摊铺用人力夯、振动平板夯或者压路机等工具压实即可,无需大型器械,摊铺后可即时开放交通,对于车流量大的路段交通干扰少。
目前国内冷补料在装袋后采用汽车运输,新路面铺筑时,需要按照铺筑厚度,把袋装冷补料按照一定的横向和纵向间隔距离,摆放在待铺筑路面上,然后把袋子割破后,人工倒出冷补料,人工用铁锨,推把等简易工具推平,后压实。这种施工方法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是沥青冷补料是一种流动性较差的混凝土,人工摊铺很难完全摊铺平整,且摊铺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压实后难免会出现新修路面冷补料离析渗水,坑洼不平的现象,造成行车产生胎噪,雨天路面积水,使用寿命短的现象。因此,要想铺筑出符合平整度和强度设计要求的沥青路面,要采用摊铺机现场摊铺压实,实现机械化施工。
冷补材料与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金属表面,木面等不同基质的材料均有良好的粘结力, 可广泛应用于道路路面破损坑槽、挖掘坑洞、地下管线铺设后的路面恢复、井盖周围、桥梁路面、停车场、机场跑道以及施工机械难以触及部位的修补与养护。冷补料路具有的和粘结性能,修补的坑槽寿命在10年以上,并不易产生脱落、龟裂等不良现象,不需重复修补。
确定坑槽开挖位置,四周铣刨或切缝后,将待修补的坑槽内及四周的碎石、废渣清理干净,坑槽内不得存有泥浆,冰块等杂物,被修补的坑槽应有整齐的切边,废渣的清除要见到固体坚固面为止。在清理好的坑槽四周及底部刷涂界面剂,尤其是坑槽四周及边角要涂刷均匀。(涂刷四周用量:0.8-1kg/㎡)(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的交通路段修补时涂刷界面剂)
摊平:沥青砂袋子摆好后,用壁纸刀割开包装袋,人工将沥青砂倒入包装袋就近位置,然后用铁锨将沥青砂进行初摊平,然后用推板将沥青砂二次精摊平(人工摊铺费用16元/㎡),后进行压实。铺筑厚度如果大于5厘米,要分层摊铺压实,每层铺筑厚度不得大于5厘米。层摊铺的平整度可稍微差点,但上层的沥青砂表面的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确保罐底基础所承载的载荷均匀分布。
罐缝胶加热至灌入温度,用罐缝机上带有刮平齐的压力喷头将罐缝胶均匀后灌入槽内,为罐缝胶温度不降低,出料管道应装有加热功能。可采用针式喷嘴灌缝,推荐采用小拖靴在裂缝两侧拖成5厘米的宽度的贴封层。每条裂缝的灌注工作应该是连续的,如出现未完成填封的裂缝需要再次进行填封处理。根据气温条件冷却10—20 分钟后开放交通,问了防止车轮粘起罐缝胶,有时在灌入罐缝胶后还要在其上撒上些细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