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浮雕是雕刻的一种,艺术家在一块平板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一般分为浅浮雕、高浮雕和凹雕3种。
“浮雕”是指一种雕刻技法,有时也指表现形式。“浮雕”原是西方美术术语,近代随西学东渐传入中国,现已成为使用广泛的美术术语。“浮雕”是中文译名,中文译者根据大多数浮雕作品是用减地法做出来的,图像凸起,像是浮在地子上,故译为“浮雕”。中国古代没有“浮雕”这个术语,但中国古代雕刻却很重视浮雕技法。
浮雕在整个20世纪中,得到了的发展。随着圆雕愈益趋向立发展的革命性变化,浮雕也开始以一种立的姿态展示自己特的艺术魅力,传达着更具立意义的精神内涵。与绘画、圆雕一样,这一时期的浮雕艺术受到众多流派风格的影响,象征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波普艺术等等,在浮雕领域都有所表现。
在浮雕领域,罗丹的学生布德尔表现出了比先生更具挑战性的形式探索和实践。他吸收埃及、印度特别是中世纪哥特式雕塑的装饰特性,强调在浮雕上追求建筑感,注意将建筑中的构成因素运用到浮雕中去。他的浮雕作品总是将背景进行平面的几何化处理,简洁、概括、方直的塑造手法和风格面貌,形成了布德尔雕塑语言特性。
三度空间所特有的体积感、重量感,在这一时期的浮雕上显现出增进表达深度和造就凝重气氛的优势。魏晋的飞天浮雕形式,初步表现出对深度的探索。魏晋浮雕艺术所取得的重要的突破,在于它把以往那种近乎于平面的线刻形态,发展成主体的丰满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