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楼是汉族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用石材修建的牌坊,是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仿古石雕牌楼牌坊又称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牌坊更被海外当作汉族文化的象征之一。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等处的装饰,甚高。
石牌楼设计,重要的一点原则就是要根据当地的风俗文化特色,当地的历史特点,把当地的历史风俗文化与石牌楼建筑的特点紧密联系,例如当地的地理区位特点、风俗民情的特色等。其次,在设计石牌楼的时候要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蕴含的意义和内涵,当地的风格特色,石牌楼作为一个建筑群的组成要素,与周围建筑群的风格相融合,要与周围建筑物形成一个布局合理、比例协调、望景生情,这一设计原则也是真正建好一座石牌楼因素之一。石牌楼在设计的时候,设计者要根据石牌楼的风格、造型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石料的选择,像汉白玉这样的石料比较适合用在一些重要的场所。
青石牌坊是我国古老的牌坊,代表作有徽州青石牌坊、嘉祥青石牌坊、四川隆昌青石牌坊这是我国的牌坊群,这些青石牌坊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 青石牌坊作为艺术的代表性载体,不仅存世数量较多,且风格多样。青石石雕牌楼可以认为是文化的积淀,通过诸如科第青石牌坊、功德青石牌坊、忠烈青石牌坊等牌楼的设立对某些人加以表彰和纪念,人们树立青石牌坊、牌楼颂扬功德与业绩,借以表现对社会的贡献。
石牌楼的用料一般就地取材,石材多开采自附近山区,常用的石料有黔山清水石(黔县青)、花岗石、麻石和天青石,亦有混合运用的案例,如花岗石与嘉祥青石,等等,题材多样,也不乏寓意吉祥的图案与纹样,更有书法艺术点缀。石雕的创作手法也十分丰富,但以浅层透雕与浮雕较为简单经济,因此数量为多,也使用有技法高超的圆雕、透雕、镂空雕,其形象生动。
灵活随机地并用各种雕刻手法,是石牌坊浮雕的一大特点。圆雕、浮雕、线刻等表现方法常常被不拘一格地并用于一件石雕牌坊之上。如龙头、石狮子等部位为圆雕,身躯则依附于石壁用高浮雕形式,衣饰等细部则用线刻形式表现出来。因而,除高浮雕的表现手法之外,线刻也是石牌坊浮雕常用的一种技法。
辽代石牌坊浮雕佛像的服饰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用线条在两小腿处各饰一条弯曲如小蛇行状的衣纹,有小蛇行状线条的衣纹应是断定其为辽代石牌坊佛像雕刻的重要依据之一。(如下图)①朝阳北石牌坊上的佛造像小腿处就各饰一条弯曲如小蛇形状的衣纹,这种蛇状衣纹很难在唐佛和宋佛造像上见到。虽然不可能用蛇形衣纹作为标准来检验所有的辽造像,但凡具备此种衣纹的佛像都可考虑为辽代所作。
线刻作为石雕工艺的一种常用的技法,又称线雕、阴刻,是嘉祥长城石雕厂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狭义的线刻仅指用尖刀或针刻划线条,与传统绘画的“线描”相似,即以单纯的线条来表现物像。广义的线刻还包括间于线描与浅浮雕之间的浅刻,即宋《营造法式》中记载的“减地平银”。从艺术表现效果来看,线刻是一种在平面上表现的雕刻艺术形式,主要靠光影产生效果,以光代笔,没有雕塑中的立体空间问题,强调起伏感、流动感和层次感,因而使石头这种硬质材料出现清淡雅静、如同绘画作品的艺术感受。
在明清时期,石牌坊强调装饰性与功能的结合,它不仅在装饰审美上有其特殊的形式美感,如抱鼓石石狮子、石雕大象、龙的造型体现出的威武、活跃,动作矫健敏捷的动态瞬间和熟练的雕刻装饰手法;又如现在石牌坊雕刻所体现的很强的实用和使用功能,在村庄、景区大门口修建的石牌坊就起到引导标示作用。
古代的隆昌石牌坊之乡、嘉祥石牌坊之乡、徽州石牌坊之乡,这些石牌坊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存在是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因其是在中国特的伦理思想下的产物,它深植于理,更埋植于“心”,它不仅是主体心灵的物质视觉再现,更是从精神层次上体现了社会、政治、人、道德、艺术、装饰这几者之间关系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