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见的石雕观音佛像都是用花岗岩雕刻而成的,花岗岩石材储量高,开采便捷,而且其颜色质地十分美观,耐腐蚀抗风化能力强,储存时间长,十分适合用于雕刻露天室外石雕摆件。供奉在寺庙内的石雕观音佛像大多都是用花岗岩雕刻,由于旅游行业的兴起,国内寺庙石雕佛像的定制需求量也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寺庙喜欢定制花岗岩石雕佛像。
如果寺庙本身是观音禅寺,那么观音石雕像一般是安放与观音殿中央,正对着殿门。倘若是供奉其他神佛为主的寺庙道场,那么就要按照更严格的“果位”来进行安放。佛教果位又分为大乘三种和小乘四种,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这个步骤也叫“定位”,即使确定石雕观音像的摆放位置,也是重中之重。
石雕佛在实际生活中开始越来越受欢迎,一些寺庙宗祠也会选择定制石雕佛头摆件。因为石雕佛头在整个石雕佛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头部是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内部有各种神经组织和穴位,是思想的智库也是灵感的源泉。每种生物的头部就像计算机一样,能感知和协调感觉并调节运动传出。由此可见,石雕佛头寓意着一切智慧的开端,和一切福泽的开始。
规格较大的石雕佛头像,可以让人更清晰地看到石雕佛像的面部神态,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石雕佛像的慈悲庄严。因此,对于许多寺庙而言,如果想要让信众看到一尊规模较大的石雕佛头,就要雕刻出更高更大的佛像身躯,那么制作这样的石雕佛像全身像,所需要的制作成本是十分昂贵的。而如果只雕刻大型石雕佛头,并且在石雕佛头像供奉在寺庙广场上,势必会给人营造出一种高尚神秘的敬畏感;人们可以抬头凝望石雕佛头像,感受近距离的庄严殊胜。
对于观音石雕佛像的开脸艺术而言,雕刻工匠们不仅需要熟练的雕刻技术,还需要掌握高超的美学设计功底。对观音菩萨的神韵要有准确的把握,在面部五官的分布和形态的刻画上要以慈祥庄重为核心。石雕观音菩萨的眼睛一般是半闭着的,这样才有俯视众生的感觉;观音菩萨的嘴巴也很难雕琢,既要让人感到和蔼清秀,又要让人觉得有敬畏感。因此,石雕观音菩萨的嘴型轮廓大多都是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似笑非笑的亲和感。
俗话说石雕工艺品“三分料,七分工”说的就是料子固然重要,但是雕刻的细腻程度比料子更重要。在日常的人物脸部雕刻技艺中就十分讲究“三庭五眼”的标准。“三庭”是指将人的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上中下三个等分,即上、中、下三庭。从发际线到眉毛的距离为一等分,从眉毛到鼻尖的距离为第二等分;从鼻尖到下巴尖的距离为第三等分。“五眼”则是指脸宽,即从从左耳到右耳之间的距离共有五只眼睛的长度。两只眼睛本身为两个单位,两眼之间为一个单位,两眼外侧到耳朵各为一个眼长。 由此可见,观音石雕佛像的开脸艺术有着诸多的讲究和细节,但是总是围绕着“慈祥”的脸部标准,将观音石雕塑造成慈祥、优美、宁静、庄重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