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表达审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创作原则之下,浮雕的不同形态各有艺术品格上的侧重或表现的适应性。一般地说,高浮雕较大的空间深度和较强的可塑性,赋予其情感表达形式以庄重、沉稳、严肃、浑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气势;浅浮雕则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
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狩猎采集生活所接触的自然对象,把它们描绘成平面的绘画 ,以表达人们对这些事物的关切。当人们发明线刻,意欲以岩石等硬质材料固定和保存这些形象时,初的浮雕便产生了。随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发现了暗影表现法,逐渐由平面形相的涂绘进到对物象体积的关注。这种关注以及采用各种材料来达到体积表现的造型实践,促进了圆雕初的发展。
近似圆雕的高浮雕手法和渐远形体的大小交错排列,大限度地暗示了空间的深度,整个构图形式则给予观者以强烈的运动感和冲击力。希腊浮雕艺术建立在的写实基础之上,其人物造型结构严谨,解剖准确,表现出希腊人在写实造型方面的高超技巧。希腊人有注重“逻辑”和“求真”的传统,他们的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逐步找到了描写自然的方法。希腊早期的雕塑,衣服通常用凹线来表现,随着求真的发展,这些衣纹变为凸起的 造型线,传统的二度空间被三度空间所取代。古希腊浮雕为西方 艺术创造了一种美的,并在 西方艺术史上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中国古代浮雕艺术的繁荣,集中体现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以及魏晋以后佛教造像与 陵墓建筑之中。两汉时期为数众多的画像砖,是中国特有的浮雕艺术样式。它把叙事性和表现性统一起来,以生动的情节和传神的塑造,对当时的社会风俗、生产生活场面和神话故事予以形象的描绘。它的造型手法具有写实性,但其构图和空间处理却采用 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方法,因此在把握对象方面显示出一种高度的自由。画像砖中常用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是“平面浅浮雕”,其一般做法是在印模压印出的凸起却细腻平整的画面上再加刻阴线,勾勒出画像的细部,穿插其中的面和线使造型形象丰富而生动。
外轮廓起位
指的是外轮廓与背景交界处前后轮廓和背景垂直高度的部位叫做起位,在观察学习别人的浮雕作品时,要特别留意,留意这些连接处是如何处理浮雕的一侧去观察艺术家对微小的变化之处是如何处理的,是如何使远处的那只眼睛刚为从眉笔下面露出来的。这个起位技术是浮雕中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把主体与背景拉开距离,使浮雕有了立体感,并表现出多层次。
高浮雕雕塑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高浮雕雕塑指所雕刻的图案花纹高凸出底面的刻法,多见于笔筒、香筒,寿山石雕刻中也有采用高浮雕。高浮雕也可理解为一种下刀较深的平面阴刻,广义上说也是深刻浮雕或深刻透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