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绘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则要借助实物来构成。以具体的实物来营造意境容易产生滞碍于物的弊端,妨碍了意境中虚灵之气的,限制了“境生于象外”的自由。所以就要寻找一种既有具象之美,又富抽象之意的造园要素。它既是具体之物,可以构置实有的园林空间,又兼具艺术符号的灵动抽象,富于意义的阐发空间。能够以有形沟通无形,从有限跨越无限,创造出于“境生于象外”的意境空间。
通过对石景巧妙的空间安排来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游赏者的审美感受,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生成空间。石在此既是景观,又是空间布局的手段,一举两得。通过对“石”的巧妙设置,使得本来一览无遗的有限空间曲折迂回,趣味横生。增加了景色的层次,使景观意趣多样化,扩大了观赏者心理上的空间感受。
为园境点题立意,表现园林的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追求诗情画意,园林的意境不单是通过山石、草木、池
沼、亭榭等物质形态的景观显现出来。园林内的匾额、碑刻、对联,如同花木竹石一样也是组成园景、创造意境的重要因素。中国园林运用这些文化符号“来点景、立意,表现园林的艺术境界,引导人们获得园林意境美的享受”,(周武忠)诗文、书法、题额不单营造了古朴典雅的气氛,更起了烘托园境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石头在中国园林中是镌刻诗文、题写碑额的重要载体。石的天然质朴的外形、质感和汉字书法富有动感画意的线条的有机结合,本身就寓意了人力和自然的统一,体现着中国园林的审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整个园林犹如一幅写意山水,镌刻诗文的碑石就是这幅立体绘画上的边款、印章,是园林整体有机的一部分。
它们既是工程上的实用建材,也是营造园林意境的装饰要素。明代的造园理论家计成在《园冶》中说:“园林砌路,堆小乱石砌如榴子者,坚固而雅致,曲折高卑,从山摄壑,惟斯如一”,“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湖古削铺,波纹汹涌……路径寻常,阶除脱俗”,以天然石块砌就的园径能造成一种令人脱俗的清雅意境,所以他总结道“花环窄路偏宜石”。石材出于自然神工,它的质地、颜色、纹理、质感非人力所能及,具自然造化的天然意趣。陈从周在谈及施工用石时也说“冰裂纹铺地取青石及黄石,雅洁易自由拼合”,以它为料铺砌路面,既坚固不易受损,又具天然质感纹理,一派纯朴天趣,可以很好地促成意境生成。所以园林建筑上应用这些天然石料,大多是按需粗刻成形,很少精雕细刻,不粉饰不涂圬,以露出天然的质地、纹理、色彩,求的就是人工中透出自然的韵味。这正是“”观念在园林材料使用上的体现。
缘石而生的这些有形之景为意境生成构筑了具体的物质环境,提供了意趣、意境营造的审美对象和空间,但这仅仅是意境生成的物质基础。客观物景是否内涵着生动意趣和深厚意蕴,并且能否被体悟、被感发出来是意境生成的第二个条件。这被集中体现在“石”的虚用上。
石是真正的天工造化之物,它凝之于熔岩,侵蚀于流水,掩埋于黄泉,深藏大山,沉沙江底,亿万年岁月流痕,沧桑巨变,全凭自然天工琢蚀而成。所以,它包含着强烈的自然的特性,它是“天开”的代表,“神工鬼斧”的确证,是宇宙精神的自然体现。古人通过“石”就把自然、宇宙引入了园林。同时也是达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境界的简便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