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中国的鼠类多达100余种,从形态到生活习性相互差别很大居民区、森林、草原、农田、荒漠等均有鼠类栖息。不过,在居民区里典型的家栖性鼠类只有3种,即褐家鼠、小家鼠和黄胸鼠,此外,偶尔进入居民区的多为体型较小的野鼠和属于食虫目的小型兽类。根据目前情况,由有害生物防制员负责治理的,主要是居民区及其周围的鼠类尤以家鼠为。故下面以家鼠为代表,简单介绍其主要习性。
鼠类保护自己的主要本领是隐蔽,以洞穴、缝隙、夹层等作为巢穴,借以栖身和繁育后代。野鼠的巢穴多数为自,少数利用自然缝隙、孔洞;但家鼠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泥墙、土地日渐减少,家鼠自己挖洞的机会也在减少,越来越多地利用下水道、夹层建筑孔隙以至家具、久不翻动的杂物和衣被等隐藏栖息。不同家鼠的栖息场所各有侧重,黄胸鼠多在建筑物的上层栖息褐家鼠喜在基层比较潮湿处,如阴沟、下水道等栖息;小家鼠常在家具、杂物堆里栖息,较少进入顶层。由于多利用现成空间,家鼠巢穴常无定式,垫巢物多为碎布、废纸,杂物或树叶、棉花等,通常没有固定的仓库。野鼠的洞穴和窝巢则各有特色,不仅有较松软的窝巢,有的还有储食的仓库以及厕所、气孔等冬眠鼠的窝巢筑在冻层以下,冬眠前堵严洞口然后蛰眠。
综合防治要求因地因时制宜。由于中国各地的生物地理环境不同,害虫发生时期和危害频率不同,管理技术不同,各地选择的主要内容是不一致的。综合防治措施的选择大致有以下四个原则:
1.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其他措施
主要着眼点是如何合理使用农药,通过若干辅助措施,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和使用面积,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1)利用光或其他引诱手段,将害虫集中在较小的面积内,进行施药防治,以减少施药面积。
(2)把化学农药用在害虫为害的关键时期和害虫发生的高峰期,其他非关键时期以及大量发生的前峰和后峰则采取其他措施抑制。同时有几种害虫发生时,用其他措施可以防治的虫类,尽可能不用化学农药把化学农药的使用限制在关键时期的主要防治对象
(3)根据某些害虫开始发生在点片的特点,采用点片施药,把害虫消灭在扩散之前,做到有的放矢地把农药用在要害地区。
(4)采用混用方式,某些化学农药可以一些植物性杀虫剂合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某种化学杀虫剂有抗性的虫类,混用后可增加杀虫效力。化学农药与微生物制剂合用,可降低害虫耐药性或抗病力,也可同时兼治其他害虫。这些措施都可以达到减少施药量的目的。
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早在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人曾提到用燃烧的硫磺可以做熏蒸剂用。在中国,《诗经》上已有“穹窒熏鼠”的记载,到16世纪,中国已经开始用砷化合物作为杀虫剂来防治害虫。到19世纪,人类开始大量地使用无机化合物来控制危害作物的有害生物。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化学和化工技术的发展,DDT、六六六等一些有机合成农药陆续问世。随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等杀虫药剂的大量问世和使用,为控制农业病虫害以及病媒生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洒并测实
随着杀虫药剂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许多没有想到的副作用,如人畜中毒、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害虫再猖獗以及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等。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药剂是使其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杀虫药剂是农药中的一类,用于控制农、林业害虫及病媒昆虫的化合物或生物。自从《寂静的春天》出版以来,从环境友善出发的农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传统的化学农药正在不断地向环境友善方向发展
随着农药对环境日益严重的影响,部门对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激励了农药工作者开发研制对环境友善的农药,发展对环境友善的施药技术。农药的使用剂量由代无机农药的十几公斤、几十公斤/公顷到目前的几克、几十克/公顷,说明农药在向化发展,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一直在降低,由过去的无选择性到目前的强选择性,有些药剂对高等动物基本,有些新型药剂对天敌有保护作用。
在农药的使用技术方面的成绩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剂型的出现,过去常见的剂型主要有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等,近年来一些新的剂型如悬浮剂、干悬浮剂、热雾剂、冷雾剂、微胶囊剂等的出现都大大降低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减少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操作人员的毒性。二是施药器械和技术的改进,如配合热雾剂和冷雾剂的施药器械、静电喷雾等
2.农药的基础研究正在深入个
近年来对农药的基础研究逐渐引起了有关科学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对有害生物体内新靶标,以及增效剂靶标的研究与利用近年来对杀虫药剂靶标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如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乙酰胆碱酯酶、乙酰胆碱受体、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等都得到了比较详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