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尊明万历青花乳足炉,出自景德镇窑,是那个时代工艺的典型代表。它直径22厘米,高9厘米,青花鹦鹉牡丹图案,枝繁叶茂,画面构思精巧,线条流畅。
在日常生活中,鹦鹉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吉祥鸟,羽毛艳丽,体态优美,聪明伶俐,经驯养后可模仿人语,在古代的达官和书香门第之家都饲养这种鸟作为宠物,它是地位、财富以及文化素养的象征和表现。
画面上的鹦鹉目光炯炯,嘴唇紧闭,展翅欲飞,飞向它所向往的地方。在此,鹦鹉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展翅欲飞的鹦鹉与春风里富贵的牡丹结合在一起,一动一静,两者结合,立体感非常强,整个画面因此而生动自然,清新脱俗,呈现出热情、奔放的人文情怀。
炉上绘有的三朵牡丹花,呈迎风而怒放之态,还有两朵含苞欲放的花蕊羞答答地藏在一边。牡丹花素有“花中”、“国色天香”之誉,以花大色艳、绚丽多姿名扬天下。中国人有喜好牡丹之传统,在我国,牡丹花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俗语道:“谷雨三朝看牡丹。”中原大地处处盛开着雍容华贵的牡丹。唐代诗人皮日休《牡丹》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艳,立人间香”。有趣的是,在牡丹花蕊与树叶的空隙之间,还有一只小蜜蜂来补白,画面又增添了几分动感。
无论是鹦鹉,还是牡丹,所有构图,均采用单线绘制,这些线条如钢丝一般挺拔,遒劲有力,让人惊叹不已。炉内胎施的是青白釉,釉肥色正。上下两节,留有接口缝隙,为明代制造的瓶、炉等瓷器常见的工艺特点。而这尊炉的接口处,修胎平整,接口完全被釉料所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