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的铜炉,明朝宣德皇帝曾亲自督促,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宣德炉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此件宣德炉以黄铜制成,底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带底座。其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作为书房陈设颇为雅致。焚香其内,数历史的厚重感随香外溢。它通体光素,尽显铜炉精纯美质,铜质精良,入手沉甸。此“宣德炉”来源于纽约佳士得2012年9月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拍卖会,流失海外多年,如今漂洋过海重归祖国怀抱,且品相完好,相当珍贵。
不同时期的宣德炉在精度和质量上都有不同侧。明炉重韵味,不管是整体或者细部的设计,都耐人寻味。明末清初的炉有拙朴的厚重感。雍正时期的炉线条柔和,而乾隆时的精炉工艺水平达到历史高点。值得注意的是,宣德炉底款的“德”字心上没有一横,当时有“省一德”之称,经多方查证,也有不省一横的。
宣德炉的造型只是它的外形,其内腔亦有欣赏和断代价值,反映了匠心和时代的审美情趣。感觉明匠更注重内腔的造型设计,尤其想表达炉腔的纵深感(横向的和竖向的)。横向的纵深感以弧线大来体现,竖向的纵深感以炉腔深来表达:炉壁不等厚,上下厚,中间薄;炉口壁直,向内腔过度有棱角;内腔底低;内腔底面径小;内腔的凸处低于外形的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