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主要由电芯与外壳共同构成,电芯中有隔离膜与正负极,正极活性材料中有碳黑导电剂,钴酸锂粉末与有机粘合剂,这些材料被直接涂附在铝片材质的集电体部位;负极活性材料主要成分为碳素粉末,除此之外还有较少的粘合剂,材料涂附于铜片集电体中。锂电池在进行多次充放电活动之后,会出现容量降低、电极膨胀的现象、然后报废。
目前采用的物理回收法主要有破碎风选法,破碎风选法.将物料进行选择性破碎,然后通过调节风选的参数,探究密度、形状、粒级等物理因素对物料分离、回收效率的影响程度.破碎风选法回收,没有药剂使用,规避了二次污染,但运行过程需要的动力成本高,对固体的破碎粒度要求严格,并且需要安装除尘收集装置,在气流作用下使固体颗粒按密度、形状和粒径进行分选,风选了粒径在5.00~22.00mm的铜和铝,分离率高。
随着我国对废旧电池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的推广,锂电池的回收体系将得以完善,从而快速推进锂电池的阶梯利用和资源化处理.相信未来不久,在成熟的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和完善回收体系的助推之下,废旧电池可以真正做到变废为宝,从而加速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规模化退役期,动力电池所带来的能源、资源以及经济等多方面效益不可估量,且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在我国是一个实打实的朝阳产业,但是由于动力电池整体产业链回收政策缺乏,市场运转模式并未稳定,市面上的动力电池种类复杂不一,普遍采用的处理技术不具有所有电池处理的适配性且高精的技术不成熟,加之企业成本和利益之间的矛盾性,倘若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之前的付出前功尽弃。智能化生产是工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水平的高低是判断锂电池拆解是否的重要指标。
随着2016年底我国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大批量的出现,实际上在国内很快形成了梯次利用市场,2017年初开始一些小型企业将动力电池包拆解得到电池单体进行批发,作为移动光源如手电筒、五金工具及低速电动车的电源使用。2017 年开始至少有10 家以上的小型企业进行该经营活动。早期确定的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方向,作为储能系统实现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还设有得到实质性的推广。
当废旧锂离子电池被完全放电后,需要拆解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外壳等。电池的拆解既可以用人工操作,也可以通过机械处理来完成。通常情况下,人工拆解主要用于实验室研究,拆解的工作量相对较小;机械拆解是借助冲击破碎机来拆解与粉碎电池,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处理,而且机械拆解所得的正极材料更纯净,其杂质含量相对较少,更方便后续的操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