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联苯醚型导热油为两个苯环中间一个醚基链接,两个苯环上分别有两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此类合成导热油低温下运动粘度低,流动性好,适合北方寒冷地区使用,推荐使用温度高不超过330℃,凝点-54℃,使用寿命优于矿物油和烷基苯型导热油,国内外常见的是二甲苯基醚型导热油,国内也有生产厂家生产此类高温合成导热油。
导热油在使用过程的防护
1、避免导热油的氧化由于导热油在热载体中高温运行的情况下易于发生氧化反应,造成导热油的劣化变质,所以通常对设置的高温膨胀槽进行充氮保护,确保热载体系统的封闭,避免导热油与空气接触,延长导热油的使用寿命。
2、避免导热油的结焦导热油在运行温度超过高使用温度时,在导油管壁会出现结焦现象,随着结焦层的增厚,导油管壁温偏高又促使粘附结焦,不断增厚的管壁温度进一步提高,随着管壁的不断增厚传热性能恶化,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因此,严格控制热载体出口处导热油的温度不得超过高使用温度,热载体的高膜温应小于允许油膜温度。
3、定期排查泄漏点加强现场监控,要确保热载体系统完好不漏,定期排查设备的腐蚀渗漏情况,发现渗漏及时检修。因此,热载体系统要合理设计,使用中要定期检测设备壁厚和耐压强度,并在设备和管道上加装压力计、安全阀和放空管。
4、防止热载体内混入水及其他杂质随着热载体的加热,溶解在其中的水分迅速汽化,导热管内的压力急剧上升而导致无法控制的程度,引起爆炸事故。所以,导热油在投入使用前应先缓慢升温,脱除导热油中的水和其他轻主份杂质。
5、定期化验导热油指标定期测定和分析热载体的残碳、酸值、粘度、闪点、熔点等理化指标,及时掌握其品质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原因。当酸值超过0.5mgKOH/g,粘度变化达到15%,闪点变化达到20%,残碳(质量分数)达到1.5%时,证明导热油性能已发生了变化。定期适当补充新的热载体,使系统中的残碳量基本保持稳定。
导热油的选择与系统注油
1.要切合实际选择导热油生产厂家与品牌,导热油的沸点应系统的高工作温度。由于不同牌号的导热油严禁混合使用,所以建议选择导热油时要考虑方便采购或多采购一些备用。
2. 在整个加热系统安装、检验完成后,进行系统注油,导热油通过膨胀槽注油口处加注,注油时打开系统中所有的阀门(放油阀除外),然后通过膨胀槽将导热油徐徐注入系统。
3.当液面显示约为膨胀槽高度1/2时,停止注油。
4. 注油后盖好注油盖,连接好溢油管,仔细检查管路各阀门开关情况,严禁系统内存在渗油、漏油现象。
导热油易于发生氧化反应的部位主要是膨胀槽,防止导热油氧化的有效方法是在膨胀槽采用惰性气体使导热油与空气隔离。惰性气体的选用通常为氮气,所以,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氮封。采用氮封不仅可以使导热油与空气有效隔离,防止氧化,延长导热油使用寿命,还可以杜绝导热油的喷油、泄漏、着火等安全问题。
导热油变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还有可能是膨胀槽超温。膨胀槽出现超温现象(膨胀槽内导热油温度超过70 ℃)。膨胀槽超温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和导热油的快速氧化变质,从而提高使用成本,同时也是一个安全隐患,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引起膨胀槽超温的因素比较常见的有膨胀槽大小未按标准匹配,安装高度不够、油气分离器安装位置不合适、膨胀管安装不合规范要求等安装因素,以及导热油品质不合格、热负荷变化过大、辅助排气阀没有关闭或关闭不严等运行管理因素。
在我国,常用导热油由于基础油品种差异,闪点大多在130℃至220℃之间,当系统发生泄漏时,即使是高闪点的导热油,因为其实际使用温度绝大多数闪点温度,所以闪点也就不是考量安全方面的主要因素了。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导热油在密闭的系统中使用,不接触空气就不会燃烧。一旦高温油发生泄漏接触到氧气就很容易发生着火的事故。因此,定时对导热油系统各部位,特别是阀门、法兰连接处等监测维护,防止泄漏,并按时对在用导热油指标进行检测,才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