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美国、日本还是德国等欧洲国家,数量众多的回收企业是报废汽车之所以得到有效处理的基础,而在我国,回收企业的数字少得可怜。 据了解,目前日本的汽车拆解公司大约5000家,其中超过4/5都是月拆解量低于50台的小型回收企业,破碎公司140多家、粉碎机180多台。在美国,这个数字大得惊人。目前美国的报废汽车拆解企业超过一万家,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超过两万家,还有200多家拆后粉碎企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只有不到500家。 据有关报道,我国每年约有60%的报废汽车流入黑市。从去年9月开始,商务部等六部门组织各地开展为期半年的报废汽车专项整治行动。1月20日,记者从商务部获悉,截至去年12月底,整治行动已取缔非法回收拆解报废车、拼装车"黑窝点"203个。
一般废品收购站,经营范围只含报废的材料,比如钢材、纸张、二手制冷设备等废品,绝不允许回收废旧车辆,而不能私下拆解报废车,就是防止报废车辆零部件,再次流入市场,造成车辆重大安全隐患。据业内人士介绍,之所以有人冒险非法回收拆解报废车,是因为存在暴利空间。“按照国家规定,回收的废旧车辆拆解,所有零部件送到钢厂等进行回收利用,按照市场废旧钢铁价格计算。这些非法拆解的车辆,如果把发动机等零部件直接出售,一个能卖成百上千元,存在很大利润空间。” 近两年,全国正全力淘汰“黄标车”,加上废旧汽车量临近新一轮高峰,报废车回收行业迎来“黄金时代”。但是,很多正规报废车回收企业却乐不起来,因为有地下黑厂偷偷收购报废车,有人偷偷将报废公车私自倒卖,还有的地方支持无资质企业上马,这些都成为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阻力。
正如一个人有生老病死一样,汽车也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汽车在使用一定年限和行驶一定里程后,由于零部件和各总成的磨损、自然老化和汽车技术使用水平等原因会造成整车性能下降,使用成本增加,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加大。更为重要的是,汽车在使用到一定期限后,其安全性能会随着使用年限(或行驶里程)的增加而逐步明显地下降,从而存在各种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