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的正极是将正极材料(如LFP、NCM)涂布在铝箔(集流体)上,负极是将负极材料(如石墨、LTO)涂布在铜箔(集流体)上。一般情况下电池是根据正极材料来命名,所以一般称三元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而钛酸锂电池中LTO是负极材料,因此这算是以负极材料命名电池的特例。在翻阅国外文献的时候发现文中常将正极材料称为阴极(Cathode),将负极材料称为阳极(Anode),一开始并不是非常理解,因为我们一般认为,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阴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阳极;而电池在放电和充电切换的过程中阴阳极也随之在变化。后来慢慢有点想明白,这个定义应该指的是没有外部能量影响的条件下的情况,所以以放电状态下的反应情况来确定电池的阴阳极。
安全性的衰减相对而言就比较难比察觉。有可能电池已经出现了机械形变,或者发生内短路的概率增大了,以及存在漏液的风险。因此接下去我们可以找到什么影响了容量的减少、内阻增加由哪些因素引起、电池形变产生过程、以及导致内短路发生的因素这样的问题来理解电池的衰减过程。
众所周知,“木桶效应”意味着水桶装水的能力取决于低的那块木板,串联在一起的电芯们也是这样的,由于是串联,所以各个电芯之间进行的电荷转移是一致的,那么当一个电芯的充电上限降低了,或者放电下限上升了,都会影响整个电池组的储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