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翡翠并不名贵,身价也不高,不为世人所重视,纪晓岚(1724—1805)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盖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时尚无定滩也,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日……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据《石雅》得知本世纪初大约45公斤重的翡翠石子值十一英镑。翡翠石子中不乏精华,当时价格也很贵,但与21世纪初一公斤翡翠七八十万美金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按:据欧阳修《归田录》之记载,至迟在北宋初年,翡翠已为绿色宝玉之名,为禁中珍宝。纪晓岚所言或许是另一种翡翠。)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融合了劳动人民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因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吉祥图案广泛应用于历代翡翠上。“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翡翠上雕刻的吉祥图案生动逼真,多种多样,素材包括人物、器物、动物、植物等,表现内容有祈求福寿吉祥、平安如意、多子多孙、升官发财、玉是中国人手中的宝,更是心中的魂。金银有价玉渡有缘。翡翠雕刻的品类包括玉佛、如意、平安扣、竹节、长命锁、福豆、貔貅等等。寓意丰富,如好合、龙凤呈祥、福寿双全、状元及第、连升三级、吉祥如意。
寸尊福,字如东,号海亭,云南永昌府腾越厅和顺乡黄果树人生于1855年,卒于1929年,享年74岁。中国近代翡翠大王,革命,教育家。“中国翡翠大王”,指的正是清末民初侨乡和顺人寸尊福,这一称号起源于上海,后流传到家乡和顺来。寸尊福少年时代即赴缅习商,后在缅经营翡翠。民国《腾冲县志稿,矿人传》载他:“早岁营商缅甸,久居猛拱,专营玉石,善相玉美恶,不差累黍,谋定后动,动必有成。气度宏廓,逾越恒流,知人善任,不以毁誉摇其信,不以赢细易其用,故人乐为驱驰,遂以致富。”寸尊福在缅甸加入了同盟会,永昌、河口、广州黄花岗起义,他均捐了巨资”。“河口之役,黄克强及党人潜退缅地,多赖接济,输资数万金”。辛亥革命后,他在缅甸创办“昌华学校”,任,并任“会馆”正会长,“云南同乡会”会长,英“立法会议”议员。他60寿生辰时,孙中山为他题词:“华侨,民族光辉” 。
缅甸的玉石成交额,非法走私活动亦时有发生。据201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仅2011年,缅甸的玉石成交额便高达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0亿元)。
说到腾冲翡翠的经营,就不得不提及腾冲的寸氏,寸氏的先祖寸玉靠着翡翠发家后,兴修水利造福了和顺百姓,寸氏的后人寸仲猷、寸树声、寸海亭办学堂、建宗祠、办图书馆更是声名远播。至今仍为人们称道。清末民初寸玉石商人有腾冲的寸尊福、寸尊寿,八十年代盈江昔马华侨玉石经营者有寸待耀(缅甸和平地区华侨会)、寸待助。其中的寸尊福:“中外名垂”的翡翠大王。
“段家玉”、“寸家玉”等一些价值连城的玉中,还出现了赵连海、张宝廷、刘采等诸多靠采玉或市玉而为巨富的“翡翠大王”。 [6] 张志淳《南园漫录》载:“成化庚子,太监王举索宝石不获,遂疏其(孟密)叛木邦之罪,请征之。”一索宝未遂便刀兵相加,“宝石”之“重”可见一斑。“段家玉”、“寸家玉”历久不衰。
不轻易回收翡翠是有原因的: 1、黄金有价玉无价,收购翡翠对从业人员来说需要掌握的知识是非常多的(包括翡翠知识,市场价格等),很多从业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2、收到的翡翠要出售很不容易。翡翠一般都是经商场渠道销售的 3、一般消费者购买的翡翠价格偏高,到当铺里面当,当铺给又不愿意当,很难收到价格合适的当品。
翡翠的好坏不同决定着翡翠的回收价格不同,因为目前对于翡翠回收价格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价标准,因此在回收翡翠中就需要的翡翠鉴定师进行一个的鉴定估价了。
翡翠的种是指翡翠的内部结构和构造,种是衡量翡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翡翠的回收价格影响很大。 翡翠“水”即是指其“透明度”。一般情况下“种水好”的翡翠透明度都相对高,底水不好的翡翠称之为“底干”,底水充足的翡翠鲜润透明,色泽诱人,回收价格更高。所以,底水也是决定翡翠回收价格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