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的正式出现大约是在清同治时期,同中国其他剧种相比,川剧的特色是它的高腔。川剧的角色与京剧雷同,分生、旦、净、末、丑等,以生、旦,丑角戏居多。川剧的服装与脸谱与京剧也是大同小异。服饰以明代服饰为基础,参照唐、宋,元。清的服饰制成一种统一式样,没有朝代、地域和季节的分别。
川剧剧目繁多,其中高腔部分的遗产丰富,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不少为其他剧种失传的剧目。
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一套的表演程式,剧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表演真实细腻,幽默机趣,生活气息浓郁,为群众所喜爱。有的演员还创造了不少绝技,如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藏,等,善于利用绝技创造人物,使川剧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