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二手车的步就是看外观,这倒不是说这台车长的好不好看,而是看该车的整体感觉如何,俗话说是不是对眼。关于这点,还真比较难以量化,只能说是感觉。看外观的方法就是站在车辆四个角一米开外的地方,让视线与车辆腰线齐平。这样比较容易看出车辆漆面的状况,是否有色差,光泽度是否一致等等。
看完了光泽度和色差之后,接下来就看车身各部件之间的接缝。主要检查接缝是否均匀、边角处理是否平滑。一般情况下,没有经过钣金修复的“原厂件”接缝处理都会比较匀称,不太会存在忽粗忽细的情况。而且用手摸来,接缝边缘也很光滑,基本不会出现明显的“割手”的感觉。
在外观油漆、接缝处理都鉴别完了之后,就要看车辆前后灯具的色泽了。一般情况下,经过几年时间的使用,灯具表面有一定程度的磨损或者老化属于正常的,但整车所有外部灯具特别是塑料表面的老化程度大致都应差不多。
如果发现某一个灯具特别新,或者塑料泛黄特别严重的话就需要格外留意了。如果是特别新的大灯,我们就要怀疑这个部位是否发生过碰撞,配件也行进行了更换。如果某个大灯偏黄、老化特别严重,就有必要怀疑这个是不是副产配件了?外观检查的后一步就是观察整车玻璃上的标签,看看是不是属于同一出厂年份,且与整车的出厂年份是否一致?
以普通家用车一年行驶2万公里为例,方向盘和挡把都不应该有明显的磨损或者发亮痕迹。相对于的,如果您看到的车子里程数仅有2-3万公里,但方向盘已经被磨得油光锃亮,弄的像出租车上的那种,就该怀疑里程数的真实性了。
由于很多车主都喜欢给爱车包座椅或者座套等,因此从座椅表面磨损程度来判断车辆使用状况未必靠谱。但细心的买家可以通过观察座椅下方地毯的整洁程度再次印证该车的保养情况。原因很简单,座椅下方属于低关注区,平时洗车几乎会忽略该处,因此在购买二手车时这个“卫生死角”倒是成为了很好判断车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