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有特钟和编钟之别,特别人的钟叫特钟,能单的悬在架上。成组依大小次序悬在一个架上的是编钟,大小和它的高低音有关系,有的十六个为一组。现存的钟有西周初期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国较盛行。钟用木槌敲击演奏,考古发现的编钟,有槌同时出土。
形制,钟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是带高的筒形纽,钟的下口两边如月牙形;另一种上端的纽是扁的,有的纽作伏兽形,钟下口是平的。
宝贵而丰富的史料:古代铸造的钟,除了雕铸一些图案,还有文字,或吉祥用语,或纪时记事。因此,古铜钟不仅在文字发展史上,更在古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学、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同时体现出了我国古人的高超技术。
北京大钟寺博物馆的明永乐大钟,是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钟高6.75米,直径3.3米,钟唇厚18.5厘米,重46.5吨,钟内外有文字23万多字。此钟原在万寿寺中,后被清乾隆皇帝下令移植大钟,于乾隆八年(1743)完成。
明代铜钟,位于南京城内鼓楼广场东北角大钟亭路1号。为紫铜浇铸,高3.65米,口径2.3米,底边厚0.17米,重23000公斤。钟的顶部铸阳纹莲瓣一周,提梁上饰以云纹和波浪纹,上铸有"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吉日铸"铭文。
大钟质精形美,声音洪亮。原钟楼于清康熙年间倒塌,两钟坠地,立者咸丰年间被毁,卧者于光绪十五年(1889)由江宁布政使许振在此建亭悬挂,称"大钟亭"。叩击铜钟,其声隆隆数里可闻。大钟亭重檐六角攒尖顶,灰筒瓦屋面,高14.5米,上架六角交叉梁,大钟悬挂梁下。现以大钟亭为中心辟建大钟亭公园,占地4340平方米。"古亭晨钟"列入新金陵四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