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苯和联苯醚低熔混合物型导热油这一类型的导热油为联苯和联苯醚低熔混合物由26.5%的联苯和73.5%的联苯醚组成。熔点为12℃,世界上早使用的合成芳烃导热油是Dowtherm,其特点是热稳定性好,使用温度高(400℃)。此类产品因为苯环上没有与烷烃基侧链连接,而在有机热载体中耐热性佳。这种凝点(12.3℃)低熔混合物,在常温下,沸腾温度在256~258℃范围内使用比较经济。这是因为两种物质的熔点均较高(联苯为<71℃,联苯醚<28℃)所致。这种低熔混合物蒸发形成的蒸汽过程中无任何一种组分提浓的发生,且液体性质亦不变。由于二苯醚中结合醚物质,在高温下(350℃)长时间使用会产生酚类物质,此物质有低腐蚀性,与水分对碳钢等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热稳定性导热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加热系统的局部过热,易发生热裂解反应,生成易挥发及较低闪点的低聚物,低聚物间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不熔不溶的高聚物,不仅阻碍油品的流动,降低形同的热传导效率,同时会造成管道局部过热变形炸裂的可能。氧化稳定性导热油与溶解其中的空气及热载体系统填装是残留的空气在受热情况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有机酸及胶质物粘附输油管,不仅影响传热介质的使用寿命,堵塞管路,同时易造成管路的酸性腐蚀,增加系统运行泄漏的风险。
矿物型热传导液报废有以下四方面指标:
1、粘度变化大于±20%,应引起注意;
2、闪点变化大于±15%,应引起注意;
3、酸值大于0.5mgKOH/g,应引起注意;
4、残炭达到1.5%,应引起注意。
在对运行中的热传导液进行测试时发现,粘度因受分解和聚合的共同影响,变化并不规律;酸值在氧化初期逐渐增大而后反而下降;闪点是说明油品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残炭则一直呈上升趋势,开始缓慢,而后数值增长明显加快。总之,对上述指标不能孤立地去看其中某一项,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考察产品高使用温度的真实性经石科院采用热稳定性试验方法确定,即在高使用温度下进行试验后外观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总变之率不大于10%所对应温度。通过与新标准作对照,分析产品说明书的真实性。尤其要了解其规定的高使用温度是如何确定的,有无机构的检测报告。根据国际化标准分类,矿物型导热油的高温度使用温度不超过320℃,目前多数该油品的高使用温度为300℃。
导热油变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还有可能是膨胀槽超温。膨胀槽出现超温现象(膨胀槽内导热油温度超过70 ℃)。膨胀槽超温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和导热油的快速氧化变质,从而提高使用成本,同时也是一个安全隐患,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引起膨胀槽超温的因素比较常见的有膨胀槽大小未按标准匹配,安装高度不够、油气分离器安装位置不合适、膨胀管安装不合规范要求等安装因素,以及导热油品质不合格、热负荷变化过大、辅助排气阀没有关闭或关闭不严等运行管理因素。
导热油流速降低会致使其温度升高,严重者造成导热油的裂解,在炉管上形成结焦、积炭,甚至堵塞炉管而造成重大事故。针对于导热油炉来说,供热管线积聚结焦、积炭,易发生堵塞而降低流速,其原因是循环泵效率下降,工作电流未达到标准致使导热油流量下降。当用热设备减少,系统热负荷降低时,导热油的循环量也随之减少,若不及时调节,也将造成受热面管内导热油流速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