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的智能手机显示屏在清洗后会运至的液晶显示屏处置企业,进行处理;手机外壳等零部件通过人工拆解得到的塑料可以直接出售,或者机械粉碎后进入再生塑料生产流程,进行塑料造粒,制作EPC托盘等木塑复合材料制品;电路板则需要将上面连接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拆卸。锂电池通过机械拆解能得到塑料或金属外壳、锂电池芯等。通过高温加热分解废旧智能手机中的塑料、橡胶等有机物的常规热解,以及利用微波加热使塑料、橡胶等非金属组分分离的微波热解等。回收和精炼提纯是继预处理之后的两个阶段。回收主要是将稀贵金属进行提取富集;精炼提纯是从回收的贵金属浸出液中得到纯度较高的稀贵金属。回收阶段使用到的技术有很多类型。如火法冶金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冶金炉高温加热剥离非金属物质,对金属铜、金、银、钯等的回收率非常高。湿法冶金技术是将材料与水溶液或其他液体接触,通过化学反应来提取金属。利用这种技术回收的金、银等贵金属品位高、回收率也高。传统的回收技术工艺简单,操作快捷,但缺点也很明显。以火法冶金技术为例,回收的金属杂质多,在提炼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还会产生二氧化碳、烟雾、固体颗粒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研究人员致力于发展一种通过微生物的催化氧化作用来提取稀贵金属的生物冶金回收技术,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超临界流体回收稀贵金属技术目前也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未来可能会作为一种辅助回收技术。这些新技术发展前景广阔,但当下尚不成熟,距离大规模工业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产业化发展还需形成规范,不菲的利润驱动着手机回收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超过6万吨,但电子垃圾回收率一直不高,2020年电子垃圾回收量仅1400吨。去年7月起,新加坡电子垃圾管理系统启动。根据“制造商延伸责任”框架,新加坡要求制造商或进口商,负责回收和处理这些受管制电器与电子产品的废弃物。如果供应的受管制电子产品超过一定重量,需承担回收处理费用;占据的市场份额越高,需支付的费用就越多。当地还与德国环保集团欧绿保合作,在全国设置回收点和回收箱,对相关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处理。目前,在新加坡的超市、购物中心、社区俱乐部等一些公共场所,用于回收电池、打印机、手机、电脑等电子垃圾的白色回收箱随处可见。公众可下载手机应用程序,扫描回收箱上的二维码,上传即将投进去的电子垃圾照片,即可赚取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成代金券,用于支付网约车、外卖、共享单车等费用。
电子产品零售商也在新加坡电子垃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定,面积在300平方米或以上的电子产品零售商在店内设置回收点。欧洲议会今年已通过一项产品维修权法案,以此提升电器性及可维修性。欧洲议会认为,产品的维修权是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维修权应充分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的设计、生产流程应该被标准化。近年来,欧洲的电子垃圾增长快速。欧盟机构分析认为,要解决该问题,欧盟应致力于让电器“能修”也要“好修”。欧盟4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家电出现问题时,77%的欧盟消费者选择是通过维修解决问题,79%的欧盟消费者认为,应该要求制造商提高产品的可维修性或更换特定零件。目前,作为产品标签的一部分,欧洲议会要求生产厂家提供二维码和数字产品护照,注明产品成分信息,以提高产品被重复使用和回收的机会。在销售商品时,商家应告知消费者产品的可维修性、预计使用寿命、备件获取难度、维修服务等信息。